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闲习的意思、闲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闲习的解释

亦作“闲习”。熟习。閒,通“ 嫺 ”。《吕氏春秋·勿躬》:“登降辞让,进退闲习,臣不若 隰朋 。” 宋 苏轼 《赐大辽贺兴龙节十日内中酒果口宣》:“嘉礼仪之闲习,宜宠锡之便蕃。” 章炳麟 《訄书·颜学》:“兵农水火钱穀工虞,无不闲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闲习”是古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及文献用例进行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释义体系分析:

一、单字训诂

  1. “闲”通“娴”,《说文解字》注:“闲,阑也。从门中有木”,本义为栅栏,后衍生出“熟习”之意。《礼记·大学》郑玄注:“闲犹习也。”
  2. “习”《说文》释:“数飞也”,段玉裁注引申为“熟习、熟练”,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二、复合词释义 “闲习”在古文献中多作动词使用,指通过长期训练达到精熟程度。如《汉书·李陵传》载:“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矢且尽。’单于大喜,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吏士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持二升糒,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糵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其中“闲习”即指对军事技能的熟练掌握。

三、现代语义演变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退出常用词汇范畴,仅见于古籍研究领域。建议普通读者理解时可参照《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第5版)对“闲”“习”的单独释义进行组合解读。

网络扩展解释

“闲习”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xián xí,其核心含义为熟习、熟练,通常指对礼仪、技能等领域的熟练掌握。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通假关系
    “闲”通“娴”(xián),表示熟练、熟悉;“习”指练习或掌握。组合后强调通过长期实践达到精通状态。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对礼仪规范、实务技能(如军事、农业)的精通,如《吕氏春秋》提及“进退闲习”,即指举止符合礼仪且熟练自然。

二、古籍例证

  1. 《吕氏春秋·勿躬》
    记载:“登降辞让,进退闲习,臣不若隰朋”,说明“闲习”用于评价礼仪举止的熟练程度。
  2. 苏轼《赐大辽贺兴龙节十日内中酒果口宣》
    提到“嘉礼仪之闲习”,进一步印证其与礼仪修养的关联。
  3. 章炳麟《訄书·颜学》
    扩展至实务领域:“兵农水火钱穀工虞,无不闲习”,强调对各类技能的全面掌握。

三、字形与结构


四、关联词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用例,可参考《吕氏春秋》及宋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黯闇拌娇避辞比推力缠头锦斥题传承道旁苦李登龙位刁羊缝线雰围赴蹈汤火附景甘泽哥本哈根贡脓顾国鬼胆黄犊舍环礁澴潆监司饺饵继成开疆拓土开小差肯定雷雨离伦林衡戾于龙口夺食籙籍律藏冥芒墓地蓬阙嬛緜驱絷人马平安肉用鸡桑羊山界使拍时手手函硕谋寺宇他出太宁坛宇土铛颓溏物名五牛图吾山毋事洗换螇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