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独的意思、全独的详细解释
全独的解释
谓全真养性,遗世独立。 唐 元结 《系乐府·古遗叹》:“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
词语分解
- 全的解释 全 á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全。完全。智勇双全。求全责备。 整个,遍:全部。全国。全民。全神贯注。全心全意。 都:代表全来了。 使不受损伤:保全。 姓。 齐都 笔画数:; 部首:入; 笔顺编
- 独的解释 独 (獨) ú 单一,只有一个:独唱。独立。独霸。 * 。独创。独特。独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独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老而无子:鳏寡孤独。 难道,岂:“君独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专业解析
“全独”是一个相对少见的复合词,在现代汉语通用词典中通常不作为独立词条收录。其含义需要从构成它的两个语素“全”和“独”的本义及古汉语用例中探寻,主要见于古代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如中医)。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和古籍文献对其含义的解析:
-
“完全独立”或“全然与众不同”
- 释义: 这是“全独”最核心的含义。“全”表示“完全、整个”,“独”表示“单独、独特、与众不同”。组合起来强调一种高度的、彻底的独立性或独特性,超然于世俗之外。
- 来源与用例:
- 此义项主要源于道家思想典籍。例如《庄子·庚桑楚》中提到:“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和之至也;终日握而手不掜,共其德也;终日视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行不知所之,居不知所为,与物委蛇,而同其波。是卫生之经已。… 动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后世注家常以“全独”来形容这种至人超然物外、完全独立自足的精神境界。参考《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相关词条及古注的释义。
- 强调个体或事物在本质或状态上的绝对独特性和不可比拟性。参考《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全”、“独”的释义及复合词分析。
-
(中医脉象) “孤绝无伦之脉”
- 释义: 在中医诊断学中,“全独”曾用于描述一种极为特殊和凶险的脉象,指寸、关、尺三部脉象截然不同,互不相干,如同各自独立存在,缺乏整体的协调与关联。这种脉象常预示脏腑功能严重失调或病情危重。
- 来源与用例:
- 此义项见于中医古籍对脉象的描述。如《素问·三部九候论》虽未直接使用“全独”一词,但论述了脉象的“独异”现象(即某部脉象与其他部位显著不同),后世医家引申发挥。更直接的记载需参考后世脉学专著。参考《中医大辞典》(李经纬等主编)及相关脉学古籍(如《脉经》、《诊家枢要》等)对“独”、“脉象独异”的论述,其中“全独”可视为对“独”之甚者的描述。
“全独”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非常用词汇。其核心含义源于古汉语,指:
- (哲学/精神层面)完全独立自足、超然物外、全然与众不同的状态或境界,尤其见于道家思想对理想人格的描述。
- (中医脉象层面)三部脉象孤绝分离、互不关联的危重脉象特征。
由于该词在现代通用语境中罕见,理解其意需结合具体的古籍上下文或专业领域背景。
网络扩展解释
“全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
字面构成
“全”指完全、全部,“独”意为独自、单独。组合后字面可理解为“完全独自”或“彻底孤独”。
-
核心词义
- 古典文献中的解释:多指“全真养性,遗世独立”,强调个人修养与超脱世俗的态度。例如唐代元结《系乐府·古遗叹》中“嗟嗟山海客,全独竟何辞”即体现此意。
- 现代引申用法:部分词典解释为“独自一人,无伴侣或支持者”,侧重描述现实中的孤独状态。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 古典文学:多用于表达隐逸、修身或对世俗的疏离感,如描述隐士或修道者的心境。
- 现代语境:可形容个人在困境中孤立无援的状态,但需注意该用法较少见且可能引发歧义。
三、权威性辨析
高权威来源(如沪江词典、查字典)更倾向于古典释义,强调其出自唐代诗文;低权威网页则可能混用古今含义。建议优先参考古典文献中的用法,并在现代语境中结合上下文理解。
四、总结
“全独”一词需分语境解读:
- 古代:哲学性词汇,指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 现代:可能被引申为孤独状态,但需谨慎使用。
如需深入研究,可参考唐代元结作品及《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鼇极百行报可北渚辩义标异不醒常熟市驰爽楚重带局涤秽荡瑕低折丢份儿娥辉肥冬瘦年焚尸扬灰覆巢破卵赴险如夷府学高低杠騧骝谫材僭杂藉稿解剖学经説汲县冢课习辽门之鹤溜烟理喻露锷鹿聚落场落可便南京大学匿訑青囊书庆氏学任教日射角扫白事出无奈食牛嘶啦祀土隧埒堂花腾摧体德铁器团蕉推演稳实无妄之灾无羞僧五义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