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阔貌。 明 王世贞 《<何大复集>序》:“夫覩其沉深莽宕,激卬鼓壮,喑呜憯悽,忽正而奇,正若岳厉,奇若海颶,则 李子 哉。”
“莽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ǎng dàng,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莽”指粗犷、豪放,“宕”指空旷、辽阔,合起来形容气势磅礴、宏大壮阔 的景象或气魄。在古籍中多用于描述自然景观或文学作品的恢弘风格,例如明代王世贞评价《何大复集》时,以“沉深莽宕”形容其文风的广阔与激荡。
近义词:恢弘、壮阔、磅礴;关联词:沉深、激壮、喑呜(多用于古典文学语境)。
“莽宕”属于较为书面化的词汇,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但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仍能体现其独特的表现力。需注意其与“莽撞”“宕机”等词的区别,避免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引用或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
《莽宕》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容态度或行为草率、粗放、不加限制的。
《莽宕》的部首是“艹”,总共13个笔画。
《莽宕》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田子方》一篇中,该篇描述了一个人对待生活态度的不负责任和不加限制。
莽宕(繁体字)
在古代,莽宕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最常见的古代写法是「莽灙」。
他对待工作总是莽宕草率,从不认真思考。
莽撞、莽大、莽汉、莽草、莽莽
草率、粗放、懒散
谨慎、小心、细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