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供人坐卧的石制用具。《西京杂记》卷六:“ 魏襄王 冢,皆以文石为槨……中有石牀,石屏风,婉然周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夷水》:“村人 骆都 少时到此室边採蜜,见一仙人坐石牀上,见 都 凝瞩不转。”《南史·宋纪上·武帝》:“帝素有热病……坐卧常须冷物,后有人献石牀,寝之,极以为佳,乃嘆曰:‘木牀且费,而况石耶!’即令毁之。” 唐 许浑 《寄题南山王隐居》诗:“更忆前年醉,松花满石牀。” 明 王守仁 《龙冈漫兴》诗之五:“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蘚春应通石床。”
(2).钟乳水下滴而成的笋状凝积物。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石一·殷孽》﹝附录﹞引 苏恭 曰:“石床……生钟乳堂中,采无时,钟乳水滴下凝积,生如笋状,久渐与上乳相接为柱也。”
“石床”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石制坐卧器具
指古代用石材制成的床或坐具,常见于文献记载。例如:
钟乳石凝积物
地质学中指钟乳石洞中水滴形成的笋状沉积物,形似床榻。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其“生如笋状,与上乳相接为柱”。
中药材用途
作为中药(别名“乳床”),石床性温味甘,可温肾壮骨,主治筋骨痿软、腰脚冷痛。用法包括煎服或研末,需打碎先煎。
文学象征意义
部分文献将其引申为“困境中坚韧精神”的象征,如冯梦龙《喻世明言》用“石床”比喻贫苦环境下的坚持。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西京杂记》《本草纲目》等古籍原文,或查字典()、中医中药网()等来源。
《石床》是一个词语,通常指的是用石头制成的床。石床常见于古代的建筑物中,是一种传统的睡眠家具。与传统的木质床相比,石床更为坚固耐用。
《石床》这个词可以拆分为“石”和“床”两个部分。其中,“石”的部首是石字旁,表示与石头相关;“床”的部首是广字旁,表示与床榻有关。拼音“石床”的总笔画数为14,其中“石”字的笔画数为5,而“床”字的笔画数为9。
《石床》这个词的来源较为古老,可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建筑文化。在古代,石材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家具中,因此石床也应运而生。繁体字《石床》繁写为「石床」。
在古代,对于《石床》这个词的汉字写法可能存在变化。其中一种古代写法是将“石”字的左上方加上“石”字的豆旁,表示与石相关的物品,而将“床”字写作“广”字旁加上“半”字旁,表示床榻的形状。这种写法在汉字书法中有一定的传统,被称为“官书体”。
1. 他睡在石床上,感觉坚实而舒适。
2. 在博物馆里,展示了一张古代皇家使用的石床。
组词:石床柜、石床板、石床头、石床铺
近义词:石榻、石铺、石头床
反义词:木床、软床、绒床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