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输籍法的意思、输籍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输籍法的解释

隋 代制定各户等级和纳税标准的办法。利用这一手段,搜刮隐藏户口,以防止人民逃税和抑制士族、豪强占有劳动人口,从而确保政府收入,加强中央集权。《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 高熲 请为输籍法,徧下诸州,帝从之,自是姦无所容矣。” 胡三省 注:“输籍,凡民间课输,皆籍其数,使州县长吏不得以走弄出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输籍法是隋朝初期推行的一项赋税制度改革措施,正式名称为“输籍定样”,由宰相高颎于开皇五年(公元585年)制定。该制度核心是通过统一户籍登记和赋税标准,实现国家对人口与财政的精准控制。具体实施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制定“定样”(即标准户等册),将民户按资产分为上、中、下三等;二是要求地方官每年正月重新核查户籍变动;三是依据户等确定每户应缴纳的租调数额,防止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税。

这项政策有效解决了南北朝时期户籍混乱、税负不均的积弊。《隋书·食货志》记载,输籍法实施后“奸无所容”,中央财政收入显著增加,为隋朝统一南北及大运河修建提供了经济保障。历史学家韩国磐在《隋唐五代史纲》中指出,该制度通过量化管理手段,标志着中国古代户籍赋税制度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型。现代学者陈寅恪曾评价,输籍法对唐代租庸调制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其“计帐户籍”体系延续了隋朝确立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网络扩展解释

“输籍法”是隋代推行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由隋文帝时期的官员高熲(一说高颎)提出,主要用于规范户籍管理和赋税征收制度。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定义
    输籍法又称“输籍定样”,核心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户等划分标准和纳税额度,重新核定全国户籍,清查隐匿人口,防止百姓逃税或地方豪强私占劳动力。政府每年派官员核查户籍,根据资产情况将民户划分为不同等级,并按照从轻原则确定税额,形成定簿记录。

  2. 实施目的

    • 抑制豪强:打破士族、豪强对人口的垄断,将依附于他们的“荫户”纳入国家户籍,增加政府控制的纳税人口。
    • 增加财政收入:通过清查隐匿户口和规范税收标准,扩大税基,确保中央财政稳定。
    • 强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对人口和税收的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3. 历史意义
    输籍法是隋代“大索貌阅”(大规模户籍清查)政策的配套措施,与均田制结合,显著提升了隋朝的财政收入,为后续大型工程(如大运河)和军事行动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一制度也被视为唐代租庸调制的雏形,对后世赋税制度影响深远。

补充说明:部分网络资料将“输籍法”解释为处理俘虏归属的法律(如),但结合历史文献和权威研究,此说法存在偏差,需以隋代经济政策的释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白麟帮厨变化无常长材小试橙丝城险齿齯鹑衣鹄面当然得志调聚鞮革惇淳反劳为逸凤凰琴俸帖分米负宠挂榜归马放牛合落儿回绕将慎鉴于吉光片羽靖绥讥正絶口军任陖翟闶闳可口可乐霖潦留髠吏佐笼饼露筋女忙乎纳布駊騀潜窜强凫变鹤跄扬诠度逡遁任脉日宫筛酒蜃蛤慎厚饰非遂过适物送丧肃震腿脡卫鹤文化生活出版社文犀悟敏吓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