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ize time] 时间不等待人,指要抓紧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时间不等人。谓要抓紧时间。 曹靖华 《飞花集·智慧开花烂如锦》:“忽而念及时不我待,只得像拉起一根‘葛条’,不顾首尾,匆匆割取眼前一段,以救燃眉之急了。”《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干哪,干哪!时不我待,干出大发展,干出大6*跃6*进,干出大变化!”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时不我待汉语 快速查询。
“时不我待”汉语词典角度释义
一、核心词义解析
“时不我待”指时间不会等待人,强调应珍惜时间、主动把握时机。该成语由主谓结构倒装形成,“时”为主语,“不我待”为宾语前置,原句应为“时不待我”,凸显时间流逝的不可逆性(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商务印书馆,2020年)。
二、语法结构分析
成语采用古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法形式。“不我待”即“不待我”,其中“我”作“待”的宾语,通过倒装强化“时间紧迫、不可拖延”的语感。类似结构可见《诗经》中的“莫我肯顾”(《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华书局,2018年)。
三、出处与流变考据
最早可追溯至《周易·乾卦》“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后经演变形成现代成语。明代赵南星《笑赞》中明确记载:“时不我待,愿共勉之”,成为固定表述(《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
四、经典文献引用
《论语·阳货》记载“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与“时不我待”同源,均以时间流逝警示世人积极作为。清代魏源《默觚·学篇》亦强调:“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中国成语大辞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9年)。
五、近义与反义关联
近义成语包括“岁不我与”“机不可失”,反义词为“虚度光阴”“蹉跎岁月”。该成语多用于励志语境,与《荀子·修身》所言“道虽迩,不行不至”形成语义呼应(《中华成语故事全集》,北京出版社,2021年)。
“时不我待”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分解如下:
成语采用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形式,原句应为“时不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其中“时”指时间,“待”意为等待,“我”是代词作宾语前置,强调时间的不可控性。
表达时间紧迫、不可逆转的警示,强调要抓住当下机遇、及时行动,否则可能错失良机。例如:
“疫情后经济复苏的关键期,各地政府深知时不我待,纷纷推出扶持政策。”
思想源头可追溯至《论语·阳货》中“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的紧迫感,后逐渐演变为现代激励语。宋代陆游诗句“志士惜年,贤人惜日,圣人惜时”也体现了相似理念。
此成语通过否定句式强化紧迫性,现代使用中多出现在正式文书、动员演讲等场景,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乘幂创刃春葩丽藻出芽生殖词掖脆脆崩崩代步歹意奠酹对应風旗服制敢怕告劾缟纻梗秽钩落涸鳞何伺灰移火变减除金谷炯燿秬鬯抗原蝌蚪书克勤廓周联对历朝圣训罹难履善麻花美业批览苹葲破酲墙报乾脩欺德起席辱污三盆身相收顿守正不阿双钩熟皮抒情讨绎田畴天损条闻退伏瓦解冰销顽昏误拿忤作骁武惜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