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正道,不曲从迎合。《后汉书·陈宠传》:“及 竇宪 为大将军征 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而 宠 与 中山 相 汝南 张郴 、 东平 相 应顺 守正不阿。” 宋 陈亮 《萧曹丙魏房杜姚宋何以独名于汉唐》:“ 姚崇 之遇事立断, 宋璟 之守正不阿,以共成 明皇 开元 之治,亦不负君臣之遇合矣。” 明 高启 《元故婺州路兰溪州判官致仕胡君墓志铭》:“为吏絶賕请,守正不阿,明习法律而论决。” 梁启超 《论私德》二:“苟在上者多行不义,而居下者守正不阿。”
“守正不阿”是一个褒义成语,形容人坚守正道、公正无私,不因外界压力而屈从或偏袒。以下是详细解释:
这一成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正直”品格的推崇,强调在利益或压力面前保持道德操守,至今仍用于赞颂清廉、公正的言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典籍,或查阅权威成语词典。
守正不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坚持正义和原则,不为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动摇。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可以通过拆分部首和笔画来理解。
守正不阿的拆分部首为宀、口、亠、阝,其中宀表示“宀旁”,口表示“口字旁”,亠表示“亠字头”,阝表示“阜旁”。它的拆字形式比较简单,是一个所谓的“典型四字成语”。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君子讨厌的事情,即使他们想要做,也会找借口不去做。后来,这句话被改编为“疾守舍疾欲守”,意思是指君子坚守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不为欲望所动摇。
守正不阿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守正不阿,没有太大的变化。繁体字是汉字的传统书写形式,有时候在一些场合仍然使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守字的旧字形是宀、主、目组成的。同样,正字的旧字形是一种象形字,表示“直立”的形状。不阿字的旧字形是不、阝、业、阝组成的。
以下是守正不阿的例句:
1.作为一名公务员,他守正不阿,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第一位的原则。
2.虽然面临金钱的诱惑,但他毫不动摇,守正不阿,坚守着自己的价值观。
3.在商业场合,守正不阿的企业往往能够赢得顾客的尊重和信任。
一些相关的组词包括守正、坚守、不动摇、不为所动等。近义词有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恪守不渝等,而反义词则包括屈从、妥协、动摇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