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墙报的意思、墙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墙报的解释

[wall newspaper] 一种常用手写或打字机打的单张报纸,通常贴在布告栏内或墙上

在每个工厂、机关和农场都有墙报

详细解释

亦作“墻报”。单位或集体编辑的成组宣传文字,以墙头张贴形式公布,有短小、灵活、及时等特点。 周扬 《谈文艺问题》:“连队文艺活动也是活跃的,战士们把自己的生活和斗争反映在墙报、歌咏、快板、绘画、戏剧上。”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墙报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墙报是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或图画组合,是具有宣传教育功能的传统媒介形式。《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用文字、图画等编写出来,张贴在墙上的报"。这一传播形式起源于20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最初作为学生宣传新思想的载体,后逐渐发展为基层单位常用的信息传播工具。

从功能演变来看,墙报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着多重社会职能:

  1. 知识传播载体:通过简明文字配合插图,向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普及科学常识(《辞海》第七版)
  2. 舆论引导工具:抗战时期成为动员民众的重要宣传阵地,改革开放初期承担政策解读职能(中国教育新闻网)
  3. 文化展示平台:学校、社区通过主题墙报展示精神文明成果,如节庆专题、环保知识等(《基础教育课程》期刊)

现代墙报呈现数字化创新趋势。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电子墙报已被纳入"班级文化建设"范畴,结合二维码技术实现内容延展。其核心特征仍保持传统优势:版面灵活、时效性强、互动直观,在基层单位信息传达中持续发挥独特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2016. 上海辞书出版社. 辞海(第七版). 2020. 中国教育新闻网. 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基础教育课程,202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基〔2017〕8号.

网络扩展解释

墙报(拼音:qiáng bào)是一种以张贴形式传递信息的宣传媒介,通常出现在公共场所的墙面或布告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墙报是单位或集体编辑的宣传材料,内容以文字、图画为主,通过手写、打印或排版制作,张贴在墙面、布告栏等显眼位置。其名称也作“壁报”,两者含义相同(例如:“三年甲班获得这次壁报比赛优胜”)。

  2. 形式与特点

    • 短小灵活:内容简洁,便于快速制作和更新;
    • 时效性强:常用于发布通知、活动宣传或政策解读;
    • 多样载体:早期多为手写或打字机排版,现代也可结合印刷技术。
  3. 应用场景
    常见于工厂、学校、机关单位及社区农场,用于信息共享或思想教育。例如邹韬奋在《事业管理与职业修养》中提到“我们的壁报是言论机关”,说明其宣传功能。

  4. 相关词汇
    近义词包括“壁报”“宣传栏”,英文对应“wall newspaper”。

若需进一步了解墙报的历史演变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权威教育类资料或报刊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萨姆人败名薄情长鈚重重触点棰顿辍味丛植盗鬻德守独吞读物法鉢分携负实光色国际航空联合会辜榷蒿藜亨煮宏观世界喉音麾城胡侃昏夺浑天家僭离监斋使者间奏曲交流电燋然金钱卜即事穷理谲怪之谈腊鸡磊落飒爽僚故陵历龙湖闾衖没魂少智亲屈秋月奇致雀屏遶身人验鋭师生花之笔师戴兽镮帅台瞤息随心隋珠和玉五牸校课枭示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