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三盆手 ”。 元 刘闻 《茧馆赋》:“后翼翼以祇承兮,曰三盆之有常。”
“三盆”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和权威资料综合说明:
古代缫丝工艺术语
源于《礼记·祭义》中的“三盆手”,指古代缫丝时三次浸茧抽丝的过程。孔颖达疏解为“三度浸茧以手振出其绪”,即通过三次浸泡蚕茧并用手抽丝,确保丝线质量。
成语引申义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三盆”作为成语,可表示“一次性完成多项成绩或表现出色”。此用法可能源于晋代王羲之《兰亭序》中“将倾三盆”的文学化表达,但需注意该出处尚未被广泛考证,可能为现代引申义。
其他解释需谨慎参考:
《三盆》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三个盛装水或盐的容器。
《三盆》的部首是「缶」(瓦缶字旁),有9画。
《三盆》的来源比较古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那时,人们将水或盐分别装在三个容器里,方便使用。
《三盆》的繁体为「三盆」。
在古代,「三盆」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整体上仍然是用「三」表示数量,用「盆」表示容器。
1. 她将三盆清水提到院子里浇花。
2. 这家饭店的调料分别装在三个盐盆里。
1. 三盆水
2. 盐盆三
3. 三盆四五
1. 三只盆
2. 三个容器
3. 三个盛装器皿
1. 一只盆
2. 单独容器
3. 单个盛装器皿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