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時不我待的意思、時不我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時不我待的解釋

[seize time] 時間不等待人,指要抓緊時間,不要虛度光陰

詳細解釋

時間不等人。謂要抓緊時間。 曹靖華 《飛花集·智慧開花爛如錦》:“忽而念及時不我待,隻得像拉起一根‘葛條’,不顧首尾,匆匆割取眼前一段,以救燃眉之急了。”《人民文學》1977年第7期:“幹哪,幹哪!時不我待,幹出大發展,幹出大6*6*進,幹出大變化!”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時不我待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時不我待”漢語詞典角度釋義

一、核心詞義解析

“時不我待”指時間不會等待人,強調應珍惜時間、主動把握時機。該成語由主謂結構倒裝形成,“時”為主語,“不我待”為賓語前置,原句應為“時不待我”,凸顯時間流逝的不可逆性(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

二、語法結構分析

成語采用古漢語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的語法形式。“不我待”即“不待我”,其中“我”作“待”的賓語,通過倒裝強化“時間緊迫、不可拖延”的語感。類似結構可見《詩經》中的“莫我肯顧”(《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中華書局,2018年)。

三、出處與流變考據

最早可追溯至《周易·乾卦》“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後經演變形成現代成語。明代趙南星《笑贊》中明确記載:“時不我待,願共勉之”,成為固定表述(《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6年)。

四、經典文獻引用

《論語·陽貨》記載“日月逝矣,歲不我與”,與“時不我待”同源,均以時間流逝警示世人積極作為。清代魏源《默觚·學篇》亦強調:“志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中國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9年)。

五、近義與反義關聯

近義成語包括“歲不我與”“機不可失”,反義詞為“虛度光陰”“蹉跎歲月”。該成語多用于勵志語境,與《荀子·修身》所言“道雖迩,不行不至”形成語義呼應(《中華成語故事全集》,北京出版社,2021年)。

網絡擴展解釋

“時不我待”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分解如下:

1.字面結構與語法

成語采用古漢語的賓語前置形式,原句應為“時不待我”(時間不會等待我們)。其中“時”指時間,“待”意為等待,“我”是代詞作賓語前置,強調時間的不可控性。

2.核心含義

表達時間緊迫、不可逆轉的警示,強調要抓住當下機遇、及時行動,否則可能錯失良機。例如:

“疫情後經濟複蘇的關鍵期,各地政府深知時不我待,紛紛推出扶持政策。”

3.文化淵源

思想源頭可追溯至《論語·陽貨》中“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的緊迫感,後逐漸演變為現代激勵語。宋代陸遊詩句“志士惜年,賢人惜日,聖人惜時”也體現了相似理念。

4.應用場景

5.近義對比

此成語通過否定句式強化緊迫性,現代使用中多出現在正式文書、動員演講等場景,具有強烈的感召力。

别人正在浏覽...

拜風班姬扇杯賽鄙婦荜露藍蒌常例長征逞妙盜獄道衆東瀛多骨煩雜風通道會鳳枕浮起丐祠幹漫勾芒國際過山跳獲命縠绉僭違假天假地擊觸警煉舊闾款節蠟美人斂聲屏氣摟伐鳥類鳑魮辟牒仆齋千斤千金市骨颀甫契勘清湯擎托忍順容典颯爾善馬熟人省功十客束牛腰嗣息拓墨逃名騰馬蓪草兔缺烏沈外象晚晚想想狎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