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八姨的意思、十八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八姨的解释

(1).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风神。也称“封姨”。 唐 天宝 中,处士 崔玄微 春夜遇诸女共饮,席上有 封十八姨 。诸女为众花之精, 十八姨 为风神。见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崔玄微》。后因以代称风。 宋 张孝祥 《浣溪沙》词:“ 妬妇滩 头 十八姨 ,颠狂无赖占佳期,唤它 滕六 把春欺。” 明 刘基 《题风中水仙花图》诗:“痴妬 封 家 十八姨 ,不争好恶故相欺。”参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2).古代传说中有化为妇人的虎精,自称“十八姨”。《太平广记》卷四三三引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姨虎》:“ 嘉陵江 侧有妇人,年五十已来,自称 十八姨 。往往来民家,不饮不食。每教諭於人曰:‘但作好事,莫违负神理。居家和顺,孝行为上。若为恶事者,我常令猫儿三五箇巡检汝……’民间知其虎所化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八姨是汉语中对风神的一种拟人化别称,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特指司掌风力的女神。其释义与文化内涵如下:


一、本义解析

十八姨最早见于唐代志怪小说《博异志》,记载风神为十八位女子,其中排行第十八者性情顽烈,常摧折花木,故被尊称为“十八姨”。后世以此作为风神的代称,尤其强调其恣意狂放的自然属性。

例证

《太平广记·卷四百一十六》引《博异志》:“封十八姨乃风神也,其来有迅风随至。”


二、文化引申义

  1. 自然力量的象征

    古代文学中常用“十八姨”隐喻不可控的自然伟力,如狂风肆虐、摧枯拉朽之势。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载:“风曰十八姨,盖风有拔木飞沙之力。”

    来源:《山堂肆考·卷十二》

  2. 神话人格化的典型

    将自然现象赋予人形与排行,反映古人“以人拟神”的思维。清代厉荃《事物异名录·岁时部》释:“风神名封十八姨,亦曰封家姨。”

    来源:《事物异名录·卷三》

  3. 文学中的诗意表达

    文人借其名增强作品感染力,如清代李汝珍《镜花缘》以“十八姨”喻风,烘托奇幻场景。


三、语言学特征


四、权威文献参考

  1. 《太平广记》(宋代类书)

    收录唐代《博异志》原文,为“十八姨”典故最早出处。

  2. 《事物异名录》(清·厉荃)

    系统整理风神别名,明确“十八姨”词条释义。

  3. 《汉语大词典》

    释为:“传说中的风神。又称封十八姨。”


十八姨是汉语独有的神话词汇,承载古人敬畏自然与文学想象的双重智慧,其释义需结合文献记载与文化语境全面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十八姨”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重要形象,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1. 风神代称
    源于唐代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的记载:处士崔玄微春夜遇众女子饮宴,其中一位自称“封十八姨”,实为风神。后世常以“十八姨”或“封姨”代指风,如宋代张孝祥词中“妒妇滩头十八姨”即用此典。

  2. 虎精化身
    另一传说记载于《太平广记》,嘉陵江畔有妇人自称“十八姨”,不饮不食,常劝人行善,实为虎精所化。此形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拟人化想象。

  3. 文学意象
    在诗词中,“十八姨”常与自然现象结合,如明代刘基以“痴妬封家十八姨”暗喻风的狂放,突显其拟人化特征。

别称与关联
“十八姨”亦称“封家十八姨”“封姨”“风姨”,不同文献中名称略有差异,但核心指向风神。

“十八姨”兼具神话与文学双重色彩,既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也是古人借以抒怀的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安瓿白空被锡菜茹曹娥常车撦裂城辇处疗黜免翠条存档促销策略打禅嗒嗒彫伤饿狼法度分洪赋额复业感动歌妓攻心为上工业龟莼寒疮姮娥还駡毁璧货郎担计筹枃降堇块徕臣泪巴沙六微龙阙马薤没做是处磨渲南村内耳蹑击跄地千金一刻青堂城如汤泼雪蛇蝮湿化时间差蓑蓑太液坛户头箍团苞拖鞋顽癖笑具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