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寒疮的意思、寒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寒疮的解释

中医病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有面上及遍身生疮,如猫眼,有光彩,无脓血,痛痒不恒者,寒疮也,鸡、鱼、葱、韭治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寒疮是中医术语,指一种以皮肤红斑、溃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寒疮又名“猫眼疮”,因皮肤红斑形似猫眼得名。该病多发于头面、手足部位,表现为成片红斑或水泡,表面有光泽,伴随痛痒交替症状()。

二、核心特征

  1. 症状表现:皮肤出现无脓血的红斑或水泡,状如猫眼,痛痒程度变化无常(、)。
  2. 发病部位:常见于面部、手足及全身皮肤(、)。

三、病因与治疗

  1. 病因:多因湿热内蕴、外感风寒,或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失调()。
  2. 治法:
    • 内服:清热利湿,如清肌渗湿汤;
    • 外敷:使用妙贴散等药物(、)。

四、古籍记载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最早描述此病,并提及可用鸡、鱼、葱、韭等食物辅助治疗(、、、、)。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自中医典籍及百科资料,具体诊疗需遵医嘱。完整文献可参考《五杂俎》《医宗金鉴》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寒疮一词的意思是指寒冷天气中所引起的皮肤损伤或溃烂病变。它是指由于寒冷、干燥或湿冷的气候条件,导致皮肤出现裂口、破损、发红、发痒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根据《汉字源流字典》,寒疮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疒”(疔部)和“㐫”(北部)。其中,“疒”表示与疾病相关,而“㐫”表示冷的意思。根据《辞源》,这个词的拆分部首还有亦是“疒”(疔部)和“㐬”(疌部),它表示皮肤发红的病征。 寒疮一词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康熙字典》中,而其中的“寒”字表示天冷、季冷;“疮”字则表示皮肤破损、发病。 在繁体字中,寒疮的写法为「寒瘡」。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据考证,寒疮一词在唐代时期写作「寒瘡」,而在宋代时期写作「寒瘛」。 以下是关于寒疮的一些例句: 1. 我冬天容易起寒疮,所以要保暖。 2. 她的手上长了一些寒疮,看起来很痛苦。 3. 这种天气容易导致寒疮的发病率增加。 寒疮的相关词汇包括: - 组词:疮口、疮痈、寒冻 - 近义词:冻疮、冻疮、寒害 - 反义词:暑疮、热疮、热病 以上是对于寒疮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相关词汇的简要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