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的意思、曹娥的详细解释
曹娥的解释
东汉 时 会稽郡 上虞县 人。相传其父五月五日迎神,溺死江中,尸骸流失。 娥 年十四,沿江哭号十七昼夜,投江而死。世传为孝女。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四:“苗山窆石共千古,是时黄绢无 曹娥 。”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 曹娥 的投江觅父,淹死后抱父尸出,是载在正史,很有许多人知道的。”参阅《后汉书·列女传·孝女曹娥》、《世说新语·捷悟》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会稽典录》。
词语分解
- 曹的解释 曹 á 等,辈:尔曹(你们)。吾曹。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曹(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 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 姓。 笔画数:; 部首:曰; 笔顺编
- 娥的解释 娥 é 女子姿容美好:娥眉。娥娥(美好的样子)。 美女:娇娥。宫娥。 笔画数:; 部首:女;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曹娥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孝女典范,其词义包含历史典故和文化象征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历史人物背景
曹娥(约143年逝世)是东汉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据和记载,其父曹盱在端午日迎潮神时不慎溺亡,年仅14岁的曹娥沿江昼夜哭号寻父十七日未果,最终投江殉父。五日后,她的遗体背负父亲尸骸浮出水面,被后世奉为孝道楷模。此事件载入《后汉书·列女传》,成为官方正史认可的孝行典范。
二、文化象征意义
- 孝道符号:曹娥投江寻父的事迹被历代文人称颂,如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提及该典故,其孝行还被编入《二十四孝》等伦理教材。
- 地名渊源:她殉父的舜江因此更名为“曹娥江”,至今仍是浙江重要水系。
- 文学形象扩展:部分文献(如)提到《红楼梦》中“曹娥”被引申为美女代称,但需注意这与历史原型存在差异,属于文学化借用。
三、相关争议辨析
将曹娥与《红楼梦》人物关联,但权威史料(如、9)及正史均未支持此说法,推测为后世文学创作中的巧合命名,需结合语境区分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
四、现代影响
曹娥庙(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曹娥墓等遗迹至今保存,农历五月廿二日当地仍举办“孝女庙会”纪念她。其故事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广为人知,成为传统伦理教育的典型案例。
如需进一步考证细节,可参考《后汉书》原始记载或绍兴地方志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曹娥(Cáo é)是一个常见的汉字组成的词语,下面是关于该词的一些重要信息:
意思:曹娥指的是曹操的女儿曹娥,她因为不能真正和心爱的人在一起而感到痛苦和伤心,因此曹娥一词也常用来形容爱情的坎坷与无奈。
部首和笔画:曹娥的部首是女(女性),它的笔画数为15画。
来源:曹娥一词最早出自《吴曹子》,是从历史人物曹娥的故事中被引用而来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表示悲伤爱情的意象。
繁体:曹娥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曹娥」,没有发生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曹娥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依然是「曹娥」这两个字的组合形式。
例句:她的爱情故事如同曹娥一般,注定悲伤而无奈。
组词:曹娥没有和其他字组成词语的常见搭配。
近义词:悲情爱情、无奈之情、失意之恋。
反义词:幸福之情、甜蜜爱情、顺利恋情。
以上是关于曹娥这个词语的相关信息,请参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