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馈的意思、鼎馈的详细解释
鼎馈的解释
列鼎进食。谓进食丰盛。《管子·戒》:“ 桓公 外舍而不鼎馈。” 尹知章 注:“不以鼎馈食,言其饌不盛也。”
词语分解
-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 馈的解释 馈 (饋) ì 进献,进食于人:“凡王之馈,食用六谷”。 泛指赠送:馈赠。馈遗(坕 )。馈送。馈献。 笔画数:; 部首: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鼎馈"一词属于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礼制和文化背景来理解。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鼎馈"指古代贵族在祭祀、宴飨等重大礼仪活动中,用鼎盛装食物进献或款待宾客的行为。其中:
- 鼎:古代烹煮和盛放食物的青铜礼器,象征权力与地位,常见于祭祀、宴饮场合。
- 馈:本义为进食,引申为赠送食物、款待。
因此,"鼎馈"可直译为"以鼎盛食进献",其核心在于通过鼎器这一礼制载体完成食物的供奉或宴请,具有鲜明的礼仪性和等级性。
二、文化内涵与历史语境
- 礼制象征:鼎的数量与规格体现使用者身份等级(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鼎馈"过程严格遵循礼制,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仪式。据《周礼》《仪礼》记载,鼎中盛放的祭品(如太牢、少牢)及陈设方式均有明确规定。
- 祭祀功能:在宗庙祭祀中,"鼎馈"指向祖先神灵进献熟食,表达敬畏与祈求。如《诗经·小雅·楚茨》描绘了"执爨踖踖,为俎孔硕"的鼎食供奉场景。
- 宴飨礼仪:在宴请宾客(尤其是诸侯会盟、聘问)时,"鼎馈"彰显主人地位与待客之诚。《左传》中常见以"飨礼""宴礼"款待使臣的记载,鼎器陈列与食物进献是核心环节。
三、现代语义与使用
现代汉语中,"鼎馈"已非常用词,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礼制、饮食文化或历史文献的学术语境中。其意义聚焦于:
- 历史行为描述:特指古代用鼎进献食物的礼仪活动。
- 文化意象延伸:偶用于象征隆重款待或珍贵馈赠(带有仿古修辞色彩)。
总结
"鼎馈"是承载古代礼乐文化的复合词,其本质是以鼎为媒介的食物进献仪式,深刻体现了周代以降的等级制度与祭祀宴飨礼仪。现代使用需严格依托历史语境,避免泛化。
网络扩展解释
“鼎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鼎馈”指列鼎进食,表示饮食丰盛、排场隆重。古代用鼎作为盛食物的礼器,因此“鼎馈”常用于形容贵族或重要场合的宴飨礼仪。
出处与例句解析
-
经典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戒》:“桓公外舍而不鼎馈。”
- 尹知章注:“不以鼎馈食,言其饌不盛也。”
此句通过否定形式(“不鼎馈”)反衬“鼎馈”的原本含义,即用鼎盛放食物代表宴席规格高,反之则简朴。
-
构词分析
- 鼎:古代三足两耳的烹煮器皿,后演变为权力象征(如“问鼎”)。
- 馈:本义为进食或赠送食物,引申为宴请。
两字组合强调以鼎盛食的礼仪场景。
现代应用与延伸
- 语境适用
多用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研究,描述古代饮食文化或等级制度。
- 反义词对比
“鼎馈”与“粝食”(粗茶淡饭)形成对比,体现古代社会阶层差异。
如需进一步了解组词或例句,可参考《管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摆浪半截回头人八识蹦蹦儿戏禀缣拨忙步叉彩旦产业政策摛文当岁瞪眼咋舌调维顿弊反膺风鑒富厚弓服谷口躬耕过得硬函谷丸汉祖豪烈活水嘉栗兼本谏诫角奔缉事九宫三命激徵老郎吏道灵麻蠡种鹿鸣宴棉柴民不畏威木铎拗执平平常常平在贫突怯子情况情衷拳中掿沙睿曲三十二天身亡神佑市引试用曙霞特杀汪罔挽丧香箧显融斜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