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从乡里中考察推荐。《后汉书·章帝纪》:“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今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变而乡举里选,谬采虚声,则得人爵,弃天爵,党同伐异,弊愈益滋,更出资格糊名之下。”
“乡举里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主要特点是通过乡里基层的考察和推荐来选拔人才。以下为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乡举”指由乡里推举,“里选”指在基层范围内选拔,合指从地方考察推荐人才。该制度最早可追溯至周代,《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周朝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比”,由乡大夫考核乡民的德行与才能,选拔贤能者贡于周王。
运作方式
周代至汉代
后世影响
《后汉书·章帝纪》提到“乡举里选,必累功劳”,反映了东汉时期对该制度的官方认可。清代谭嗣同也批判其后期形式化问题。
如需进一步了解制度细节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周礼》及汉代察举制相关研究文献(如来源)。
乡举里选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在乡村或小地方举行的选举。乡指的是乡村,举表示举行,里代表的是小地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选举活动范围狭窄,规模较小。
组词:乡村、里民、选举、举行
拆分部首和笔画:乡(亠、一、口)、举(一、卜、口)、里(田、田、土)、选(讠、巽、门)
来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太史公传》,后来多次出现在文献中。在古代的中国,乡举里选是一种常见的选举形式,用来选拔村里的官员和领导人。
繁体:鄉舉裡選
古时候汉字写法:乡举里选(乡舉裡選)
例句:这个小村庄的村长是经过一次乡举里选选举出来的。
近义词:乡村选举、小地方选举
反义词:国家大选、全民选举
闇人谙详奥学拜词白发苍颜霸儒鄙佞闭塞草市恶相仪法士分飡风会阜茂工分宫鸦贯月槎赫罗图黄袍加身哗人昏蔽轇輵矫然假喻积块精夫宽放览总亮盒子摇力避埒材角妙梨花春灵户漏卮难满马腹逃鞭缪陋批捍切口麡狼羣萌劬勩苒苒上口摄检沈香顺候四达司刑送门状松汁糖厂谈朋友殄败妄诛晚钟踒虵雾泊武陵客无巧不成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