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僧籍的意思、僧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僧籍的解释

指登录僧尼的册籍。 唐 刘禹锡 《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诗:“西游 长安 隶僧籍,本寺门前 曲江 碧。”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僧籍是汉传佛教中记录僧尼身份信息的官方册籍,主要用于管理宗教人员。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僧籍即僧尼名册,是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背景下形成的管理制度。其核心功能是记录出家者身份,使僧尼脱离民籍,由宗教机构统一管理。

二、历史与管理特点

  1. 起源背景
    南北朝佛教鼎盛,寺庙数量激增。南朝僧尼不纳入民籍,导致国家户籍人口大幅减少;北魏时期开始推行僧籍制度,由僧曹(佛教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2. 入籍程序
    要求出家者需通过身份审查,并经历至少一年的考察期,内容包括背诵佛经、学习沙弥戒律等。合格后举行剃度仪式,更换僧服,改姓“释”并获得法名。

三、文化影响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中提及“西游长安隶僧籍”,侧面反映了僧籍制度在当时的普及性。

四、相关制度
与僧籍配套的还有“度牒”制度,即官方颁发的出家资格证明,进一步强化宗教人员管理。

网络扩展解释二

僧籍的意思

《僧籍》是指具有僧人身份的人员登记册。在古代,僧籍是记录佛教寺院中僧人的身份、名字、法号等信息的重要证明文件。

拆分部首和笔画

《僧籍》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其中“人”部表示人物,“⺮”部表示木。根据部首查字法,我们可以推测《僧籍》的意义与人物相关,与木材等有关。

根据汉字的基本结构和笔画编码,我们可以知道,《僧籍》共由11个笔画构成。

来源和繁体

《僧籍》一词最早出现在古籍中,与中国佛教的发展有关。古代中国有许多名流文人、历史学家等对佛教的研究和记录,其中涉及了僧人的身份和相关制度,因此形成了《僧籍》这个词。

繁体字“僧籍”与简体字相比,主要在字形上有所差异。部分繁体字的书写形式保留了古代汉字的特点,更加贴近最初的汉字形态。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例如《僧籍》中的“籍”字,古代写法不同于现代的“⺮”和“貝”组合,而是采用了“⺮”和“宀”组合的形式。这种写法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字形的不同审美观念和书写规范。

例句

1. 他的名字被记入了这座寺院的《僧籍》。

2. 为了保护佛教的僧籍文化,许多寺庙都建立了精确的文献档案。

组词

1. 僧人:指信仰佛教、出家修行的男性。

2. 禅宗:佛教的一个宗派,注重禅修和悟道。

3. 寺庙:佛教的宗教建筑,用于供奉佛像、进行宗教活动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寺籍、和尚籍

反义词:俗籍、尘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富恤穷白须公背井离乡鼻道嗤笑淳寂初唐四杰颠动冻酒豆包凤凰竹风闪服务公敌苟止瓜子玉顾此失彼古锭刀豪雨洪涔鸿瑞荒冢混唚嘉会降香顜心椒兰教宗解蛰机约橘络开厰苛切匡君葵花向日辣臊帘钩廉选漏声蜢虱苗情捺抉逆人偏枯亲睹庆贺穷悴辱贲塞徼桑秧三贤稍人水埠寺刹松花笺酸辛贪遴头对闻所不闻希里打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