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二竖的意思、二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二竖的解释

[two children;the evil spirits responsible for illness] 两个小孩,后以称病魔

公梦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左传·成公十年》

详细解释

亦作“ 二竪 ”。 1.语出《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后用以称病魔。 晋 葛洪 《抱朴子·贵贤》:“二竪之疾既据而募良医,栋橈之祸已集而思谋夫,何异乎火起乃穿井,觉飢而占田哉!” 明 郑若庸 《玉玦记·索命》:“ 伯有 今为厉,二竖还乘衅。” 刘开扬 《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原始》:“时余方为二竪所苦,以卷帙浩繁,力难胜任,拜辞之餘,乃督以兹事。”

(2).指危害******的奸佞小人。 唐 张说之 《赠户部尚书河东公杨君神道碑》:“协心五朝,戡勦二竪,奋飞比落,推戴 中宗 。”《宋史·徐侨传》:“今女謁,阉宦相为囊橐,诞为二竖,以处国膏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二竖”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二竖”指代病魔,源自《左传·成公十年》中晋景公的梦境。故事中,晋景公梦见疾病化为两个孩童(“竖子”),藏匿于“肓之上,膏之下”,导致良医无法治愈,最终不治而亡。后以“二竖”比喻难以治愈的疾病或病痛。

出处与典故

其他解释与用法

  1. 字形与发音:拼音为“èr shù”,繁体写作“二竪”。
  2. 现代延伸:少数资料提到“二竖”可形容“直立之物”(如两根竖立的柱子),但此用法较少见,且与主流典故无关。

相关成语

“二竖”的核心含义源于《左传》典故,专指病魔,多用于文学或婉转表达疾病。需注意其与“竖直物体”的引申义区别较大,日常使用中建议以典故本义为主。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二竖》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两个竖直的直线。 拆分部首:二竖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第一个是“二”部首,表示数字2,第二个是“竖”部首,表示竖直。 笔画:《二竖》一共有两个笔画,其中第一个笔画是从左往右写的一笔,第二个笔画是从上往下写的一笔。 来源:《二竖》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来源或由来,它是由人们根据字形的特征组合而成的。 繁体:在繁体字中,《二竖》的写法和简体字是一致的,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有一种叫做“篆书”的字体,其中也包括了《二竖》这个汉字。篆书字体的写法比较复杂,就不一一列举了。 例句:我们可以使用《二竖》这个词来形容两个平行的竖直线。 组词:常见的与《二竖》相关的词语有:二竖三横、二竖三撇、二竖横、二竖丝等等。 近义词:与《二竖》意思相似的词语有:两竖、双竖、两直等。 反义词:与《二竖》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一横、一竖等。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八百里驳白日做梦白水鉴心百异傍不肯珤器跰跹辨悟豺獭呈形摧抑存疑代偿道术大直若屈电调地崩山摧方红梵俗肥臞高光拲梏归附顾睨国妖海藏海鸟黄素诏鹄面简报解箨金环进善旌酒醑举时科斗书陵隰里燕矛弧迷茫摹拓魔驼目色配尼西林平道评品虔切清耿耿亲痛仇快旗望善堂生死攸关石火风灯受凉通检推排通舟拖玉碨抰稳产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