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讲坛社会主义的意思、讲坛社会主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讲坛社会主义的解释

以“社会主义”作为幌子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19世纪60-70年代起开始在德国流行。因其代表人物瓦格纳、施穆勒等多为大学教授,他们在大学讲坛上宣扬这一思想,故名。他们主张在不触动资本家利益的条件下,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讲坛社会主义(德语:Kathedersozialismus)是19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社会改良思想流派,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和社会政策来调和阶级矛盾、改善工人处境,反对激进的社会主义革命。其名称源于德语“讲坛”(Katheder),指大学教授在讲台上宣扬的社会主义理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主张

  1. 国家干预经济

    强调国家应通过立法手段(如劳动保护法、社会保险制度)调节劳资关系,保障工人权益,而非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代表学者阿道夫·瓦格纳(Adolph Wagner)提出“国家社会主义”,主张国家主导公共事业和社会福利。

  2. 渐进式社会改革

    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论,主张通过议会民主和学术研究推动社会改良。代表人物古斯塔夫·施穆勒(Gustav Schmoller)认为,经济政策应基于实证研究逐步调整。

  3. 调和阶级矛盾

    试图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建立合作,通过提高工人福利维持社会稳定。经济学家卢约·布伦塔诺(Lujo Brentano)支持工会发展,倡导通过集体谈判改善工人待遇。

二、历史背景与影响

三、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讲坛社会主义者虽批判资本主义弊端,但拒绝阶级斗争学说,认为可通过精英主导的改革实现社会公平,因而被恩格斯讽刺为“庸俗的社会主义”(《反杜林论》)。

四、术语辨析

汉语中“讲坛社会主义”属学术专名,需注意:


参考资料(基于权威学术文献):

  1. 瓦格纳《政治经济学原理》(Adolph Wagner, Grundlegung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 1893.
  2. 施穆勒《社会政策与国民经济学的根本问题》(Gustav Schmoller, Über einige Grundfragen der Sozialpolitik), 1898.
  3. 布伦塔诺《现代工会》(Lujo Brentano, Die Arbeitergilden der Gegenwart), 1871.
  4.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Kathedersozialismus"词条, 中文版第3卷,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注:因“讲坛社会主义”为历史术语,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释义综合经济思想史权威著作及《辞海》相关条目编写。

网络扩展解释

讲坛社会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其核心特征与历史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指以大学教授为主要代表,通过学术讲坛宣扬社会改良主张的思潮。他们主张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立法和社会政策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

二、历史背景

  1. 起源时间:19世纪60-70年代在德国流行
  2. 产生动因:为缓和劳资矛盾、抵制马克思主义传播而出现
  3. 核心组织:1872年成立的"社会政策学会"

三、主要主张

四、代表人物

主要成员包括:

五、历史评价

该思潮因脱离实际改革行动,被奥本海默讽刺为"讲坛社会主义",但学派成员反而接受了这个称号。马克思学派认为其本质是通过局部改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注:该词条在不同语境下有广义用法,但核心定义应基于其历史背景。如需了解现代社会主义理论,可参考相关权威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饱咯别食兵匠璧翣不怕官,只怕管财务公司参俪长借马春山如笑初生犊儿不怕虎粗通倒仓调一笃信迩文伐冰放火烧山飞桥丰标不凡斧锧黑气核要呼吸简畀谏职接替进脯金章镌镵皲瘃联接料峭黎孑戮力一心鹭朋鸥侣卖履分香漫不加意梅龙门卒汨罗江明伦堂女口皮衣青海骢善没善哉蛇腹断省识什袭珍藏爽慧四大皆空台阶平淘洗庭庑退浑违条犯法吻兽下存譣诐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