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诡言浮说的意思、诡言浮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诡言浮说的解释

虚假不实的话。《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 侯景 ﹞衅暴恶盈,侧首无託,以 金陵 逋逃之藪, 江 南流寓之地,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説,抑可知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诡言浮说”是由“诡言”和“浮说”组成的四字短语,其核心含义指代虚妄不实、带有欺骗性质的言论。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诡”含狡诈、怪异之意,“言”指言辞;“浮”意为虚浮、不切实际,“说”即主张或论调。该成语常用于批判缺乏事实依据、刻意混淆视听的表达方式。

从语义结构分析,该词包含两层递进关系:

  1. “诡言”强调欺骗性:如《左传》中“诡辞以知罪”,指用虚假言辞掩盖真相;
  2. “浮说”侧重虚妄性:类似《文心雕龙》所述“浮说腾涌”,形容脱离实际的空泛言论。

在使用场景中,该词多出现于学术批判、舆论监督领域,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贬义词汇,特指“以似是而非的论调误导公众认知的语言现象”。北京大学古代汉语研究中心相关研究指出,该成语在明清文献中多用于揭发科场舞弊或驳斥伪科学言论。

近义词语对比方面,与“危言耸听”(强调夸张震慑)、“妖言惑众”(侧重迷信煽动)不同,“诡言浮说”更注重揭露言论表面合理实则悖离事实的本质特征,这一语义差异在商务印书馆《成语源流考》中有详细辨析。

网络扩展解释

“诡言浮说”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1. 基本含义
    指虚假不实、欺骗性的言辞,强调说话内容缺乏真实性且带有误导性。例如《资治通鉴》中用它描述侯景用虚伪言辞掩盖真实意图的行为。

  2. 词语构成

    • 诡言:诡诈、欺骗性的语言;
    • 浮说:虚浮夸张、不切实际的说法。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批评虚伪狡诈的言论,常见于揭露他人故意歪曲事实或掩盖真相的情境,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

  4. 语法与发音

    • 结构为联合式成语,可作主语、宾语或定语;
    • 发音为guǐ yán fú shuō,注意“说”在此读shuō(而非“游说”的 shuì)。
  5. 出处与示例
    最早见于《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元年》,原文批评侯景“甘辞卑礼,进孰图身,诡言浮说”,揭露其用虚假言辞谋取私利的行为。

提示:若需了解近义词(如“花言巧语”)或具体文言例句,可参考《资治通鉴》相关章节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次案剑瞋目暗麝岸限拨乱反正馎饦参证畅怿负郭相君感移憨郎喝报回遟胡言乱语涧房溅射诫防荆棘列箐泽京兆画眉集权救时厉俗讥戏看跌空陇郎奶老来子列宁服力荐泠沦氏临雍离析分崩利颖龙塞麪疙瘩密集目想盘木披檐切怛七精丘山之功绮组鹊相躯格惹怨山丈舌敝唇焦时妆枢垣素昧平生苏援太守陶婴天花乱坠蜲蛇五剑五瘟神飨国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