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形的意思、肖形的详细解释
肖形的解释
犹仿形。亦泛指形状。《淮南子·墬形训》:“五类杂6*种,兴乎外肖形而蕃。” 高诱 注:“肖,像也,言相代象而蕃多也。”《周书·武帝纪下》:“人肖形天地,禀质五常。”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至於龟筴异物,不类肖形,而輒与黔首同科,俱谓之传,不其怪乎?” 明 王士性 《广志绎·西南诸省》:“如 栖霞 一洞,余秉烛行五里餘,人物飞走,种种肖形。”
词语分解
- 肖的解释 肖 ā 衰微。 姓(“萧”俗作“肖”)。 肖 à 相似,像:肖像。不肖。惟妙惟肖。神情酷肖。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 形的解释 形 í 实体:形仪(体态仪表)。形体。形貌。形容。形骸。形单影只。形影相吊。 样子:形状。形式。形态。形迹。地形。情形。 表现:形诸笔墨。喜形于色。 对照,比较:相形见绌。 状况,地势:形势。 古同“型”,模子。 古同“刑”,刑罚。 笔画数:; 部首:彡;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肖形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肖形”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 词义:指仿形或泛指事物的形状。其中“肖”意为模仿、相似,“形”指外形或形态。
- 拼音:xiào xíng(注音:ㄒㄧㄠˋ ㄒㄧㄥˊ)。
词源与文献引用
-
古代典籍:
- 《淮南子·墬形训》中提到“五类杂种,兴乎外肖形而蕃”,意为万物通过模仿自然形态而繁衍。
- 唐代刘知几《史通·编次》中批评将龟甲等非人形物与人类混为一类,称其“不类肖形”。
-
其他用例:
- 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以“人物飞走,种种肖形”描述洞穴钟乳石的形态。
应用领域
- 篆刻艺术:指以人物、动物等形象为题材的印章(如“肖形印”),属于传统印钮雕刻的范畴。
- 文学描述:用于形容自然或人工物体形态的逼真模仿,如“石林壁隙中奇岩诡谲,无不罔肖形物”。
补充说明
- 字形与发音:“肖”为多音字,此处读xiào,表示相似;读xiāo时仅用于姓氏。
- 近义词:仿形、摹形、拟态。
如需更深入的文献考证或艺术实例,可参考《淮南子》《史通》等古籍或篆刻类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肖形
肖形是一个汉字词语,它形容一个人的样子、容貌。
拆分部首和笔画
肖形的拆分部首是⺼,它的总笔画数为7。
来源
肖形字源于象形字,古代的它写作"肖",用来形容人的外貌。后来在部首名称中,肖被用作了肉的部首正字,于是肖形就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词语存在。
繁体
肖形的繁体字为 "肖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肖形的写法为 "肖"。
例句
1. 他的肖形特征使他在人群中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2. 这幅画肖形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出是一幅绘画作品。
组词
肖貌(形容人的面貌)、形貌(形状和外貌)、形象(人的外貌或形状)、造型(用具体材料创造出来的人的形象)等。
近义词
貌相、样貌、面孔等。
反义词
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