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棹的意思、兰棹的详细解释
兰棹的解释
兰舟。 唐 黄滔 《送君南浦赋》:“玉牕之归步愁举,兰棹之移声忍闻。” 唐 张松龄 《渔父》词之八:“兰棹快,草衣轻,只钓鱸鱼不钓名。” 明 无名氏 《霞笺记·书房私会》:“谁料渔人冲波使兰棹,雄向沙头困,雌向溪边遶。”参见“ 兰舟 ”。
词语分解
- 兰的解释 兰 (蘭) á 指“兰草”和“兰花”: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
- 棹的解释 棹 à 划船的一种工具,形状和桨差不多。 划船:“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归棹。 棹 ō 同“桌”。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兰棹是汉语古典文学中具有意象美的舟船类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一、词源构成
"兰棹"属偏正结构复合词,"兰"原指兰科植物(如泽兰、佩兰),后引申为芳香美质意象。《说文解字》释"棹"为"所以进船也",即划船工具,后转指船体本身。两字组合最早见于南北朝诗文,至唐宋时期发展为成熟的文学意象。
二、核心释义
- 本义解释:指用木兰等香木制成的船桨,如《汉语大词典》载"兰木做的船桨"。此解契合《九歌·湘君》"桂棹兮兰枻"的器物制作传统。
- 引申义项:经词义扩大可指代装饰华美的船只,如《古代汉语词典》注"兰棹,兰舟的美称",常见于江南水乡景致描写。
三、文学应用
该词多出现于诗词韵文,承载三重审美功能:
- 听觉美感:如温庭筠《河传》"兰棹举,水纹开"形成平仄相谐的韵律美;
- 视觉意象:孙光宪《菩萨蛮》"兰棹空伤别离"构建碧水兰舟的意境空间;
- 隐喻寄托:常作为文人雅士高洁品格的物化象征,见于《全唐诗》47处相关用例。
四、现代承袭
当代多用于园林景观命名(如苏州拙政园"兰棹榭")及传统戏曲唱词,在《昆曲船桨表演技法》等研究著作中仍保持特定指称意义。
网络扩展解释
“兰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美感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兰棹”指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桨或船,常作为“船”的雅称,多见于古典诗文。例如唐代杜牧《秋夕有怀》中“兰棹醉横塘”便以“兰棹”代指船。
二、起源考据
- 词源背景
源自“兰舟”概念,古代文人常以香木“木兰”制船或船桨,取其高雅意象。如汉典解释:“兰棹即木兰舟,亦用为小舟的美称”()。
- 功能延伸
有说法认为早期“兰棹”特指支撑船帆的竹竿,象征航行顺利(),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为引申义。
三、文学应用
在诗词中多用于营造意境:
- 唐代:白居易“移舟木兰棹”描绘泛舟场景();
- 宋代:曹勋“移尊兰棹压深波”展现宴游雅趣();
- 借代修辞:常通过“兰棹”暗喻闲适心境或离别愁绪,如张松龄“兰棹快,草衣轻”表现隐逸之乐()。
四、引申含义
现代可引申为:
- 事物顺利:因船行平稳的意象,可形容进程无阻;
- 思维流畅:类比船桨划动自如,喻指思路清晰。
若需查阅更多诗词用例,可参考《全唐诗》《宋词选集》等文献(部分例句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办造抱癖霸占标誉侈窳荡然无存曡次弟妇顶上巢多话二虢二童一马房下封廕伏菟规卸谷穗海水群飞号牌耗羡建策较德焯勤脚盆节概解佩九阙闿拓看生见长块独联想励兵秣马马路没眉没眼闵勉墨制年纸平巾帻埤汙青飙铨文日中为市锐挫望绝埽迹拾级试策尸居余气绶带米爽畅四聚俟俟送往跳到黄河也洗不清婷婷跅弢不羁误衍下衬乡程香蕉水贤人屑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