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哨官的意思、哨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哨官的解释

旧时军中管领一哨的长官。 明 戚继光 《纪效新书·治水兵》:“哨官见领兵官一跪一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一天,不知为了甚么事,得罪了一个哨官。”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一直走进里面去搜查的是一位哨官,名叫 陶泽锟 。”参见“ 哨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哨官是中国古代军事体系中基层武官的职衔称谓,其词义可从以下五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明清时期统辖一哨兵力的军官,属营级建制下的次级军事单位指挥官。《汉语大词典》释为「清代军营里领一哨的长官」,该词最早见于明代军事文献《练兵实纪》卷三:「每哨官一员,统兵四百五十名」。

二、历史沿革 该职衔建制始于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创建的「哨-队」编制,每哨辖3队约300人。清代沿袭明制,《清史稿·兵志》记载「绿营兵制,营下设哨,哨官秩正九品」,至光绪新政时演变为新军中的「哨官相当于上尉连长」。

三、职能定位 根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记载,哨官主要承担「督率士卒操演、稽查军械、管理粮饷」三项职责。在实战中需执行「排兵布阵、传令联络、警戒巡逻」等战术任务,典型如《明史·戚继光传》所述「哨官持令旗指挥火器轮射」。

四、文献例证 该词在明清小说中具象呈现,《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回描写「哨官带着二十名亲兵,昼夜在衙门前守卫」,《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记载「汤镇台带着两个哨官,星夜赶往苗疆」。

五、语义辨析 与相近官职比较,「哨官」较「把总」低半级,较「外委」高一级。现代汉语中该词已退出日常使用,但在研究明清军事史时仍属专业术语,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绿营兵册》现存完整哨官名录档案。

网络扩展解释

“哨官”的详细解释如下:

1. 基本定义
哨官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军队中的基层军官职位,主要负责统领一哨士兵(约100人),属于军队编制中的基础管理单位。该词源自古代军事术语,原指战阵侧翼或独立分队指挥官。

2. 历史演变与职责

3. 文学与历史实例

4. 延伸含义
现代语境中,“哨官”可比喻负责监督、管理特定事务的人,强调其维护秩序与安全的职责。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细节,可参考《纪效新书》《反正前后》等文献或相关军事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柏孜克里克石窟贲典砭灸残帙赤厄船到桥头自会直传号词不逮理词锷跕跕斗酒学士斗楼墦祭飞毛腿风筌傅堞福星高照刚鬣高艺格校鼓步顾詹厚待槐蕊画具家降倦尾赤色开台克歼克绍鲙手类从郦其鸾箫邙山锚链美缺麪包果密微微莫大木産骈厚漂蚁毗卢帽频岁契阔七贤肉竹沙陲山半士伦舒布损证同靴透底托肺腑亡鹿温情脉脉温毅谢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