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着大步。《太平广记》卷一三一引 唐 无名氏《广古今五行记·李婴》:“遥见山下有人长三丈许,鼓步而来。”
“鼓步”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解释如下:
鼓步(拼音:gǔ bù)意为迈着大步,形容行走时步伐有力或急促的状态。该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广古今五行记·李婴》中,原文记载:“遥见山下有人长三丈许,鼓步而来”(《太平广记》卷一三一)。
词义解析
语境与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行走时的动态。例如古籍中提到的“三丈高巨人鼓步而来”,既体现身形高大,也暗示步伐的震撼感。现代语境下,可用于比喻积极进取的姿态(但此引申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建议通过《汉语大词典》或《太平广记》原文进一步查阅古籍用例。
《鼓步》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行走时脚步有力、有节奏感的样子。
拆分《鼓步》的部首是「鼠」(shǔ),共有12个笔画。
《鼓步》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军队行进时脚步整齐、声势浩大的情景。后来,这个词被引申为行走时脚步有力、有节奏感的意思。
《鼓步》的繁体字为「鼓步」,拆分的部首和笔画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鼓步」的写法略有不同。其简化形是「鼓步」,即去掉了左上角的「矢」字旁。
1. 士兵们一齐鼓步前进,显示出他们训练有素的军事素养。
2. 芭蕾舞演员们一起鼓步跳舞,散发出优美的节奏感。
1. 鼓舞:指通过鼓声或其他方式来激励士气,使人振奋。
2. 踏步:指行走时脚步有规律、有序的跨步。
3. 步伐:指行人或动物移动时的脚步和节奏。
4. 跌跌撞撞:指行走时脚步不稳,不够稳健。
5. 迈步:指开始行进,展开行动。
1. 阔步:指行走时大步迈进。
2. 奋步:指急速行走或奔跑着前进。
1. 站立:指保持腿部直立,不行走。
2. 静止:指不动,停留在原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