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serious] 〈方〉∶用心;留意
这事你要上心打听
君心。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时 冀州 有疑狱, 章帝 见问 统 。 统 处当详平,克厌上心。” 唐 白居易 《贺雨》诗:“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遂下罪己詔,殷勤告万邦。”
放在心上;用心。《朱子全书·中庸一》:“人固有偏好一物者,然此一物未上心时,安得不谓之未发之中乎?”《封神演义》第十七回:“你上心打听,天子用此物做甚么?” 丁玲 《杜晚香》:“晚上教村里的妇女识字,有没一个妇女能比 晚香 更上心的。”
“上心”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和时代背景下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
现代常用义(方言/口语):
指对事情用心、留意,强调认真对待的态度。例如:“这事你要上心打听”。
古代含义:
原指帝王的心意,常见于古籍。如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克厌上心”,以及白居易诗句“上心念下民”。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体用例(如《朱子全书》《封神演义》),可参考、8的扩展内容。
“上心”一词是指对某件事情非常认真,用心去做的意思。它是一个表达深入投入和关注的成语。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上心”的拆分部首是“一十几”和“心”,总共有5个笔画。
“上心”一词的来源比较难以确定,但根据文史研究,这个词起源于古代道家哲学。古人认为,心无所不能,心可以拯救人,使人上升到圣贤的境地。因此,在古代的文化中,对于上心的态度被认为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表现。
在繁体字中,上心的写法与简体字类似,只是部分笔画的顺序稍有不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上心的每个字的写法略有变化,但整体的意思基本相同。
以下是一些关于上心的例句:
1. 老师上课讲解的内容非常有深度,学生们都听得上心。
2. 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上心,每天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 巨星演唱会的筹备工作相当繁杂,必须要有团队成员上心才能保证顺利进行。
除了“上心”,还可以使用以下词语来表达类似的含义:
1. 专心:全神贯注,全力以赴。
2. 认真:对待事情非常慎重和细致。
3. 用心:付出很深的关心和努力。
相反的词语有:
1. 敷衍:不认真对待,草率应付。
2. 心不在焉:思想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
3. 随随便便:不用心处理,漫不经心。
阿尔山温泉爱寶百变北社佛泥不犯采服长拍充饱刺竹笋存聚黨梅倒挂电焊端节梵方风檐敷广高德龟壳国制涵养壶天交冲进贤车箕张蹶倒坑衡姱名逵径枯泪连霄鹩哥纚綍犁头隆窊逆産泥龟泥丸宫跑山祛练神明乳贙桑上寄生甚者实叟失旨受制束草述说酥糖踏硬天工开物文绪我师闲废嫌忌先老鲜衣凶服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