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elf-restraint;ability to control oneself]∶修养
很有涵养
(2) [conserve]∶滋润养育
用造林来涵养水源
(1).滋润养育;培养。《艺文类聚》卷四八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除吏部郎启》:“而智效必其无取,尤怠忽焉已彰,不意涵养更滋,霶霈愈此。”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五:“桑麻千里,皆祖宗涵养之休。”《金史·许古传》:“ 河 南既得息肩,然后经略 朔方 ,则陛下享中兴之福,天下赖涵养之庆矣。”
(2).修身养性。 宋 朱熹 《答徐子融书》之四:“就平易明白切实处玩索涵养,使心地虚明。” 明 李贽 《与刘肖川书》:“公心肠肝胆原是一副,而至今未离青衿行辈,则时之未至,但当涵养以俟,不可躁也。”《明史·骆问礼传》:“陛下宜日居便殿,使侍从官常在左右,非嚮晦不入宫闈,则涵养薰陶,自多裨益。”
(3).道德、学问等方面的修养。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言少不更事之人,无所涵养,而骤膺拔擢,以当重任,力绵才腐,凛凛危亡而曾不知畏也。” 明 唐顺之 《答张甬川尚书书》之二:“承示《大学》小传,盖发於涵养之真而多自得之説。”《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这也是自己素来的学问涵养,看得穿,把得定。”
(4).特指善於控制情绪的功夫。《红楼梦》第八四回:“ 薛姨妈 只是又悲又气:气的是 金桂 撒泼;悲的是 宝釵 见涵养,倒觉可怜。” 茅盾 《子夜》十六:“ 仲翁 ,佩服你,真有涵养!不是贵厂的工人在外边请愿么?”
(5).谓积蓄、保持水分。《人民日报》1950.2.21:“封山育林为绿化荒山,涵养水源、防止水灾的治本方法。”
“涵养”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理解:
控制情绪的修养
指个人在情绪管理、言行举止中体现的内在修养。例如“他遇事冷静,很有涵养”。这一含义强调通过自我约束保持平和心态,如《红楼梦》中提到宝钗“见涵养,倒觉可怜”。
蓄积与保持资源
常用于自然领域,指通过措施维持水土、养分等。例如“造林可涵养水源”“改良土壤结构涵养地力”。
修身养性与道德学问
古人认为涵养是修身的重要途径,如朱熹提出“涵养需用敬”,强调通过内在沉淀提升道德与学问。现代也指为人处世的素质,如“隐藏优点是涵养”“宽容体现涵养”。
生命力的孕育与培养
部分观点将“涵”类比为人体腰腹部的能量核心,认为涵养是积蓄生命力并滋养身心的过程。
“涵养”既包含个人修养的抽象概念,也涉及资源维护的具体行动,需结合语境理解。其核心是通过内在沉淀实现自我提升或外部资源的可持续性。
涵养(hányǎng)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指养护、培养。它由“水”部首和“兴”部首组成,其中“水”表明涵养与水的相关性,而“兴”则代表养护的内涵。
涵养的部首和笔画拆分如下:
部首:水(shuǐ)
笔画:水(3画),兴(6画)
涵养一词的来源较为丰富。在古代文献中,涵养经常被用来描述对于水文学的研究与管理。此外,涵养也可以指人们的思想、性情、修养等方面的养护和培养。
在繁体字中,涵养的写法为「涵養」。
在古时候,涵养的汉字写法有一定的变化。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记载,古代的涵养被写作“函养”。在这种写法中,“函”表示包容、保护的意思,与“涵”含有相似的含义。
以下是一些关于涵养的例句:
1. 心怀涵养,学好优秀作品,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2. 我们应该注重涵养自己的情绪,避免冲动行为带来的后果。
涵养的组词包括:自涵养、文化涵养、艺术涵养等。
涵养的近义词有:培养、修养、养护。
涵养的反义词有:糟蹋、浪费、懒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