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峙的意思、鼎峙的详细解释
鼎峙的解释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confront each other like a tripod standing on its three legs with tripartite balance of forces]鼎立,三方面并峙 如:三峰鼎峙
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孙权评传》
详细解释
亦作“ 鼎跱 ”。谓如鼎足并峙。《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论》:“故能自擅 江 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蜀志·郤正传》:“今三方鼎跱,九有未乂,悠悠四海,婴丁祸败。” 晋 陆机 《辩亡论》上:“遂躋天号,鼎跱而立。” 宋 陆游 《入蜀记》卷四:“登 华严 罗汉阁 ,阁与 卢舍阁 、鐘楼鼎峙,皆极天下之壮丽。”《文献》1991年第4期:“ 抚州 本传世者,《礼记》外闻有《公羊传》,得是本堪与鼎峙。”
词语分解
-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 峙的解释 峙 ì 直立,耸立:峙立。对峙(相对而立)。两峰相峙。 峙 ì 〔繁峙〕地名,在中国山西省。 笔画数:; 部首:山;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鼎峙”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dǐng zhì,其核心含义指三方对立或并立的状态,常用于形容势力、政权或地理形态的三足鼎立格局。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字面来源
“鼎”为古代三足两耳的炊具,象征稳固;“峙”意为耸立、对立。二字结合后,字面可理解为“如鼎足般对立”,特指三方力量的平衡状态。
-
历史用例
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如《三国志》中描述魏、蜀、吴三国关系:“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三国志·孙权评传》),即强调三方政权割据并立。
-
现代扩展
除政权外,也可用于自然景观(如“三峰鼎峙”)或抽象的三方竞争关系(如企业、学派等)。
使用示例
- 历史语境:三国时期形成“鼎峙”局面,曹魏、蜀汉、东吴各据一方。
- 地理描述:华山、衡山、恒山三峰鼎峙,气势恢宏。
- 现代比喻:互联网行业呈现三巨头鼎峙的竞争格局。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鼎立、三足鼎立、并峙。
- 反义词:一统、独霸、单极。
权威来源参考
- 汉典、沪江词典、查字典等均将“鼎峙”定义为三方对立或并立,强调其源于“鼎有三足”的意象。
- 低权威网页(如、5)内容与高权威来源一致,但建议优先参考前者的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现代用法,可查阅《三国志》或相关历史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鼎峙》这个词是指处于稳定和坚固状态的意思。下面是有关《鼎峙》的一些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鼎峙》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鼎”和“峙”,它们的笔画分别是9画和7画。
来源:《鼎峙》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其中,“鼎”古代指的是一种传统的炊具,代表着权威和稳定,而“峙”则表示峻峭的山峰或特殊的状况。结合起来,表达了一种强大和稳定的状态。
繁体:在繁体字中,《鼎峙》用的是「鼎峙」的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作形式的变化很大。关于《鼎峙》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句:我校在教育领域一直鼎峙于地位。
组词:与《鼎峙》相关的一些词语有:鼎立、峙峙、峙岳。
近义词:稳固、巍峨、屹立。
反义词:不稳、摇摇欲坠。
希望这些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