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弃的意思、散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弃的解释

四散弃置;随意弃置。 宋 欧阳修 《<集古录目>序》:“然而风霜兵火,湮沦磨灭,散弃於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者,由世之好者少也。” 宋 欧阳修 《<集古录>跋尾·石鼓文》:“鼓有十,先时散弃於野, 郑餘庆 置於庙而亡其一。”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那见过的一部分,后来也随手散弃,不知所在了。”

闲散自弃。 唐 常衮 《代裴相公让将相封爵表》:“臣儒门孤贱,行拙性愚,自甘散弃,岂望荣达。” 宋 曾巩 《送周屯田序》:“约居而独游,散弃乎山墟林莽陋巷穷閭之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弃在汉语中是由“散”与“弃”两个语素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分散丢弃、随意抛弃,强调对事物缺乏系统管理或珍视的态度。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源与结构分析

  1. 散(sàn)

    《说文解字》释为“杂肉也”,本义指分离、分散,引申为不集中、零落的状态。如《淮南子·精神训》:“万物皆散。”

  2. 弃(qì)

    《说文解字》载:“捐也”,意为抛弃、舍弃。甲骨文字形像双手持簸箕丢弃婴孩,本义即遗弃。

    组合义:二字叠加后,强化了“因分散而遗弃”的动态过程,隐含无序性与随意性。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释为“分散丢弃”,例引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书籍散弃,皆由保管失当。”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为“随意抛弃,不加整理”,强调行为的不负责任性。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注:“散”表分离,“弃”表抛弃,合用指事物因零落而被废弃。


三、语义特征与用法


四、古籍用例佐证

  1. 《汉书·艺文志》

    “战国策士之书,多散弃民间”,指文献流散遗失。

  2. 清代顾炎武《日知录》

    “金石碑刻,岁久散弃”,描述文物因无人维护而损毁。


参考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4.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5. 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注:古籍原文可参考权威出版社点校版本,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

网络扩展解释

“散弃”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面及潜在语境推测:

  1. 字面拆解

    • 散:指分散、散落,如“散佚”“散失”。
    • 弃:指抛弃、丢弃,如“废弃”“弃置”。
      组合后可能表示“分散并丢弃”或“随意抛弃”,例如描述物品散落遗弃的状态,或隐喻人才、资源被忽视。
  2. 潜在使用场景

    • 古文或方言:可能出现在古籍或特定方言中,如描述战乱后典籍“散弃于野”。
    • 笔误可能:需确认是否为“散佚”(散失)、“散弃”(方言中可能指零散废弃)等词的误写。
  3. 建议
    若此词出自特定文本,请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析;若为自创词,建议明确定义后使用。日常交流中,更规范的表达可选择“丢弃”“遗弃”“散落”等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嗳酸白酋贝叶文本生薄暮粲粲藏踪餐霞饮瀣谄词令色蝉媛诚士诚悬楚宫吴苑丹阳布衣擣珍点宝东望西观笃定督护歌鹅项椅逢殃分理改路高年级生高情厚谊歌奏挂冠求去挂羊头卖狗肉哈雷彗星函盖充周河运槐烟翬服恢赡交股民骥齿齎敕阶廊今典金翟空囊魁蠹苦苦孜孜老谱龙藏寺碑癃蹇砢么纰谬前敌清乂散手仗神惊石沈浊天衣无缝团凤亡去晩入五际小青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