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鹄的意思、鸣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鹄的解释

即天鹅。《太平御览》卷三七八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齐桓公 猎得一鸣鵠,宰之。”参见“ 天鹅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鸣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释义

鸣鹄(拼音:míng hú)指天鹅,是古代文献中对天鹅的别称。该词多见于典籍和诗词中,例如《太平御览》引晋代张华《博物志》记载:“齐桓公猎得一鸣鹄,宰之。”。


二、文学引用

古代诗词中常以“鸣鹄”象征高洁或自然意象:

  1. 唐代李颀《寄万齐融》:“岸阴止鸣鹄,山色映潜虬。”
  2. 宋代苏轼《游山呈通判承议写寄参寥师》:“扁舟下南来,逸驾追鸣鹄。”
  3. 南北朝谢灵运:“鸣鹄在阴,自幽必显。”

三、相关说明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词背景或典籍原文,可参考《博物志》《太平御览》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鹄》的意思

《鸣鹄》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学作品,意为鸣叫的天鹅。在诗词中,鹄(音hú)指的是大型水鸟天鹅,鸣(音míng)指的是发出清脆的叫声。

拆分部首和笔画

《鸣鹄》的拆分部首为鸟字边,它由5个笔画组成。

来源

《鸣鹄》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沈约著作《星节事类》中,沈约以“诗以咏物,譬以象人,以正义理天地之画,所贵其义相符也”为序,其中提到了《诗》中有关鹄鹘、羽音、鸣鹄之意义,这是《鸣鹄》这个词最早的来源。

繁体

《鸣鹄》的繁体字为「鳴鵠」。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按古代写法,《鸣鹄》的字形会稍有变化,但整体结构与现代汉字基本保持一致。

例句

1. 《诗经》中有句:“鸣鹄在庭,食肉不食叶。”

2. 李白的《子夜四时歌 春歌》中有句:“鸣鹄宝鸭萧萧洲。”

组词

1. 鹄叫(hú jiào):指鹄鹘发出的叫声。

2. 鸣声(míng shēng):指任何动物发出的叫声。

近义词

1. 鸣鹤(míng hè):指鹤鸟发出的叫声。

2. 鸣凤(míng fèng):指凤凰发出的叫声。

反义词

静默(jìng mò):指完全没有声音。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