鬯草的意思、鬯草的详细解释
鬯草的解释
香草名。又名郁金香草。古代酿造郁鬯酒的原料。 汉 王充 《论衡·儒增》:“ 周 时天下太平, 越裳 献白雉, 倭 人贡鬯草。”《周礼·春官·鬱人》“和鬱鬯” 唐 贾公彦 疏:“《王度记》云‘天子以鬯’及《礼纬》云‘鬯草生庭’,皆是鬱金之草,以其和鬯酒,因号为鬯草也。”
词语分解
- 鬯的解释 鬯 à 古代祭祀用的酒,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 同“畅”。 笔画数:; 部首:鬯; 笔顺编号: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鬯草”的词义解释如下:
鬯草(拼音:chàng cǎo)是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香草,又名郁金香草。其核心含义与用途如下:
-
基本定义
鬯草是古代酿造祭祀用酒“郁鬯”的原料。这种酒主要用于宗庙祭祀、重大礼仪场合,具有浓郁的香气,被视为神圣之物。
-
文献记载
汉代王充《论衡·儒增》曾提及:“周时天下太平,越裳献白雉,倭人贡鬯草。”此处将鬯草与白雉并列,表明其在当时属于珍贵贡品,可能产自特定地域。
-
相关背景
- 鬯酒:用鬯草与黑黍酿制而成,是周代祭祀中的重要祭品。《礼记》记载其用于“祼礼”(祭祀时以酒洒地)。
- “鬯”字本义:甲骨文中“鬯”字象形为酒器,后引申为祭祀用香酒,进一步衍生出“畅达”“旺盛”等抽象含义。
由于现存历史文献对鬯草的具体植物学分类记载较少,现代学者多推测其为古代对某种芳香植物的统称,可能包含郁金、茅香等成分。如需进一步考证,建议参考《周礼》《说文解字》等古籍及考古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鬯草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香气弥漫的草药”。拆分部首可以分为鬯(香料)和草(植物)。鬯的部首是鬯,草的部首是艹。鬯的笔画数是9,草的笔画数是12。鬯草来源于古代祭祀活动中用于焚烧的香料的一种草本植物,散发出香气。繁体字为鬯莪。
在古时候,鬯草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而今所使用的现代汉字写法是经过历代文字整理和规范化后确定的。例句:这束鬯草散发出浓郁的香味,给整个房间增添了清新的气息。
其他相关词语有:鬯香(指焚烧的香料)、草药(指草本植物药材)、香气(弥漫的香味)。反义词可以是臭草(散发出难闻气味的草药)。
请注意,以上是关于“鬯草”这个词的想当然的了解。如果你需要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请查阅相关的字典或百科全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