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历分二十四节气,时辰交合节气之日称“入气日”。《隋书·律历志中》:“以入气日算乘损益率,如十五得一,餘八已上从一。”
入气日是传统农历历法中的重要概念,指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开始的精确时间点。这一术语源于中国古代天文历算体系,用于标记太阳在黄道运行至特定角度的时刻,标志着气候、物候的阶段性转变。其核心含义可从三方面阐释:
入气日即太阳到达黄经特定位置(如春分为黄经0°,冬至为270°)的瞬间。古人通过圭表测影、星象观测确定该时刻,如《后汉书·律历志》载:“节气当至,则气入。” 现代天文测算中,入气日精确到分钟级,如2025年立春入气时刻为2月3日22时10分(来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天文年历》)。
每个节气均以“入气”为起始,如“立春入气”代表春季开始。此概念与“三候”紧密关联,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立春正月节,初候东风解冻,始于入气之日。” 入气日划分了气候界限,是农事活动(如播种、收割)的关键时间节点(来源:古籍《淮南子·天文训》)。
在传统择吉文化中,入气日被视为气场转换的特殊时辰,黄历常标注“日躔某宫入气”以指导民俗活动。唐代僧一行《大衍历》已系统记载入气算法,体现古代天文与日常生活的深度结合(来源:历史文献《新唐书·历志》)。
学术参考:
- 历法典籍《逸周书·时训解》首次系统记载节气物候序列
- 现代规范《农历的编算和颁行》(GB/T 33661-2017)明确节气天文标准
-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提供权威节气时刻发布(官网时间基准数据)
“入气日”是古代历法中的一个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指旧历(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交合的具体时辰对应的日期。当太阳到达黄经某一特定度数时,标志着节气转换,这一时刻所在的日期即为入气日。
该词最早见于《隋书·律历志中》,记载了计算方法:“以入气日算乘损益率,如十五得一,餘八已上从一。”,说明其与古代天文历法推算密切相关。
主要用于古代历法编制和节气计算,例如: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入气日”与春季气候关联)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建议以《隋书》等古籍记载为准。
可通过《隋书·律历志》或专业历法研究文献获取更详细的计算方法。
百事无成傍靠宝坊饱和表露辟言伯禹不阶螭纽忡惙电子流迵同逗漏棐德匪窟非理覆议狗蹦子汉武帝哗变画墁呼尔蹴尔霍人郊菟濈濈吉屦极笑轹古礼命离瘼离异龙盘凤翥茻然马如流水敏劭闹心眼儿黏留钦限期岁酋矛凄啭然纳肉食动物朊脯儒贤三千珠履沙户沈嫚施化时世装熟户司星竦抃搜辑锁袱途路腯腯枉伤梧州市陷于缧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