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色的棒。古代大官出行,前导仪仗中兵器之一。《北齐书·王俨传》:“ 魏 氏旧制:中丞出,清道,与皇太子分路行,王公皆遥住车,去牛,顿軛於地,以待中丞过,其或迟违,则赤棒棒之。” 唐 赵璘 《因话录·羽》:“时新造赤棒,头径数寸,固以筋漆,立之不仆,数五六当死矣。” 明 高启 《游侠篇》:“不畏赤棒吏,里閭自横行。” 清 桂馥 《札朴·赤棒》:“今督抚仪仗,皆有红杠,即古之赤棒也。”
赤棒,汉语词汇,指古代官府仪仗中使用的红色棍棒,具有特定的礼仪和权力象征意义。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赤棒指涂以朱漆的木棒,是古代官员出行时仪仗队的重要器物。其核心特征在于其醒目的红色(赤)和棍棒形态(棒),主要用于彰显官员的威仪与地位。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描述高官显贵的仪卫场面。
仪仗器物
赤棒是古代官员(如节度使、御史等)仪仗队的标准配置之一,由侍卫持执随行。其红色涂装具有视觉威慑力,体现官府权威。例如唐代节度使出行时"节度使仪仗,门旗二,龙虎旗一,节一,赤棒六"(《新唐书·仪卫志》)。
权力象征
持赤棒者拥有执法权,可对违反礼制者施以杖责。《北齐书·王晞传》载:"朝廷有赤棒,可击人",说明其作为刑具的职能。宋代御史台亦设"赤棒官",负责维持朝会秩序。
赤棒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借代高官仪仗,如白居易《渭村退居》诗"贵主冠浮动,亲王辔闹装。金钿相照耀,朱紫间荧煌。毬簇桃花骑,歌巡竹叶觞。洼银中贵带,昂黛内人妆。赐禊东城下,颁酺曲水傍。尊罍分圣酒,妓乐借仙倡。"(《全唐诗》卷438)中的仪卫描写即包含赤棒意象。明清时期其实际使用逐渐减少,但作为权力符号仍见于典章记载。
参考资料
“赤棒”是中国古代官员仪仗中的重要器具,兼具礼仪象征和实际功能。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仪仗器具
赤棒是一种赤红色的长棒,属于古代高官出行时仪仗队的前导兵器之一。主要用于彰显官员的权威与身份,常见于北齐、唐代等时期的贵族或高级官员仪卫中。
惩戒功能
据《北齐书·王俨传》记载,赤棒在特定场合(如清道时)可作为刑具,对违规者直接责打,例如“赤棒棒之”即指用赤棒击打违规者。
赤色在古代象征尊贵与威严,赤棒的颜色强化了官员的权威性。其双重功能(仪仗与惩戒)反映了古代等级制度中“礼法合一”的特点。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朝代的使用规范或相关典故,可参考《北齐书》《因话录》等古籍。
宝兽层密长虑顾后扯拉骋逐代数数打基础点铁成金恶模样風華负反馈改适改置鼓筴锅焦孩穉红场华奢徽赫讲行謇切肩头捷直禁加鸠子机杼一家拒狼进虎伉急恪忠跨坐老稚良货寥閴六物乱实蒙馆俛临苗米末议脑府溺志喷礴乾道墙纸乾谢慊郁屈腰赛月明三面角蛇腹断殊列私全岁课饕口馋舌殄歼韦弁猬缩武烈下农夫献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