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帖骑的意思、帖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帖骑的解释

贴身于马上。谓跨骑不施鞍鞯之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使者卒至, 忱 深惧豫祸,不暇被马,於是帖骑而避。”《南史·鱼复侯子响传》:“ 子响 勇力过人,开弓四斛力,数在园池中帖骑驰走竹树下,身无亏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帖骑(tiē qí)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驯服马匹以供骑乘

    本义指驯服马匹,使其温顺听从,便于骑乘驾驭。“帖”在此意为驯服、顺从,“骑”指骑马或骑乘的动作。该用法体现了古代对马匹训练的核心要求,即通过训练使马匹稳定可控。例如在军事或日常骑乘中,“帖骑”强调马匹的服从性。

  2. 唐代军事制度中的预备骑兵

    在唐代兵制中,“帖骑”特指战时临时征调、补充正规骑兵(“战骑”)的预备役骑兵。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唐初实行府兵制,战时以“战骑”为主力,“帖骑”则作为辅助兵力协同作战,承担侦察、侧翼掩护等任务。这一制度反映了唐代骑兵的灵活编组方式。

现代引申用法

现代汉语中,“帖骑”可引申形容对他人的紧密跟随或顺从依附,如“帖骑其后”表示如影随形地追随某人行动,带有一定被动性。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释义条目“帖骑”。
  2. 《中国军事制度史·兵役制度卷》,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唐代骑兵编制相关内容。
  3. 《新唐书·兵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唐代军事制度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帖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跨骑不施鞍鞯之马”,即骑马时不使用马鞍和鞍垫,直接紧贴马背骑行。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字面含义
    指骑马时不用鞍鞯(马鞍和垫子),直接贴紧马背骑行。这种骑法常见于古代紧急情况或需要灵活行动的场景,例如:

    • 《世说新语·方正》记载,南朝刘忱为躲避使者,“不暇被马,于是帖骑而避”。
    • 《南史·鱼复侯子响传》提到子响“帖骑驰走竹树下”,展现其骑术高超。
  2. 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出其可比喻“人际关系密切,互相依附”,类似骑兵与马的紧密配合。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为后起引申义。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1. 历史文献:多用于描述战乱、逃亡或骑术高超者的行为。
  2. 现代语境:因鞍具普及,该词已罕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中。

权威性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世说新语》《南史》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邦栋瘢胝报仇雪恨宝蓝北岳区辨明闭目塞听藏行朝阙砗磲驰精叱名传为美谈吹笛垂直和短距起落飞机鹑鴽淳雅当先刀兵颠覆电极耳机矾课犯想风脚封树黑波黑钱红花菜后驾换借郊配嗟嗟结束语锦障据乱隽楚吭嗓科问狼狗连干灵规泠沦氏髦隽末视沐芳木舌纽襻乞留曲律球面透镜取急觞奠姗诮生劫顺民送拨脱误下力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