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贴身于马上。谓跨骑不施鞍鞯之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使者卒至, 忱 深惧豫祸,不暇被马,於是帖骑而避。”《南史·鱼复侯子响传》:“ 子响 勇力过人,开弓四斛力,数在园池中帖骑驰走竹树下,身无亏伤。”
“帖骑”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跨骑不施鞍鞯之马”,即骑马时不使用马鞍和鞍垫,直接紧贴马背骑行。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字面含义
指骑马时不用鞍鞯(马鞍和垫子),直接贴紧马背骑行。这种骑法常见于古代紧急情况或需要灵活行动的场景,例如:
引申含义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提出其可比喻“人际关系密切,互相依附”,类似骑兵与马的紧密配合。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见直接例证,可能为后起引申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世说新语》《南史》等原始文献。
《帖骑》是一个汉语词汇,它指的是旧时聘请专门的驿骑传递公文或信件的制度。
《帖骑》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两个部首,分别是“巾”和“马”,它们分别代表头巾和马。根据部首的不同排列组合,笔画数也可以有所变化。
《帖骑》这个词来源于古代的驿传制度。在古代,驿站是为了快速传递信件和公文而设立的驿亭,而帖骑则指的是被雇佣的骑手,负责驾驭马匹以快速传递文书。
《帖骑》的繁体字形为「貼騎」,和简体字形略有差异,但意思相同。
古代写作「貼騎」的方式与繁体相同,均采用「貼」和「騎」两个字。
1. 官府派遣了帖骑,以传达秘密文件。
2. 当时的帖骑们驾驭着快马,穿梭在千里之外传递消息。
1. 驿站:古代传递消息和交通的驿亭。
2. 驿道:连接各个驿站的道路。
3. 骑手:驾驭马匹的人。
1. 驿马:指专门用于传递公文和信件的马匹。
2. 驿传:指通过驿站传递文件和信件。
1. 徒步:指自己步行旅行而不乘坐马匹。
2. 邮递:指通过邮局投递信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