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苫次的意思、苫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苫次的解釋

舊指居親喪的地方。 南朝 梁 徐勉 《梁故侍中司徒骠騎将軍始興忠武王碑》:“頻表自陳,反哀苫次。” 宋 蘇舜欽 《亡妻鄭氏墓志銘》:“餘時待盡於苫次,退而又哭於室中。”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長亭》:“既而 石 父病卒,倍益哀傷,因而病憊,苫次彌留,不能受賓朋之弔。”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苫次”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居喪期間的特定場所或狀态。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淵源與禮儀背景

  1. 喪禮制度:
    根據《儀禮·喪服》記載,古代孝子在親人去世後需遵循“寝苫枕塊”的禮儀:居住在臨時搭建的“倚廬”(草棚),以草席為床、土塊為枕,表達對逝者的哀思()。
  2. 時間與形式:
    喪期通常持續三年,但“苫次”特指初期最嚴苛的守喪階段,如入殓後孝子需在棺柩旁席地而卧(俗稱“困棺材腳”)()。

三、文獻例證

四、現代語義延伸
現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泛指服喪期間或表達深重哀悼之情,如“苫次之痛”可隱喻極度的悲傷狀态。

注音與拼音:shān cì(ㄕㄢ ㄘ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苫次的意思

苫次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shàn cì。它的意思是用苫(席子上的粗糙草席)鋪蓋或遮蔽,表示用苫布等覆蓋在上面。

拆分部首和筆畫

苫次的部首是艹(草字頭),總共包含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苫次是古漢語詞彙,最早出現在《詩經·魏風·苫鄂》中。繁體字為苫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苫次的寫法和現代一樣。

例句

1. 我們用苫次覆蓋了花壇,防止雨水澆濕花朵。

2. 農民在地裡用苫次遮陽。

組詞

1. 苫布(shàn bù):指用苫制成的布料。

2. 苫席(shàn xí):用苫制成的席子。

3. 苫草(shàn cǎo):指做苫所用的草。

近義詞

近義詞有遮蔽、覆蓋、掩蔽等。

反義詞

反義詞有暴露、裸露、揭示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