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敕牓的意思、敕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敕牓的解释

皇帝赐给寺院的门榜。 唐 白居易 《两朱阁》诗:“寺门敕牓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敕牓”是古代官府文书中的特定称谓,由“敕”与“牓”复合构成。以下从词义、历史背景及文献用例三方面解析:

  1. 词义解析

    “敕”指帝王诏令,体现皇权至高性;“牓”通“榜”,意为公开张贴的文书。二字连用特指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公示性公文,常见于政令颁布、科举放榜等场景。《汉语大词典》释为“帝王亲自签发的公告文书”,强调其法定效力。

  2. 历史应用特征

    • 宋代科举制度:敕牓多用于公布殿试结果,如《宋史·选举志》记载进士名录“以敕牓张挂于东华门外”。
    • 行政公示功能:清代《六部成语注解》提及敕牓用于宣告重大律例修订,要求“州县衙署榜示民知”。
    • 形制规范:据《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敕牓需加盖玉玺,文末标注“牓示中外,咸使闻知”等固定用语。
  3. 文献例证

    明代《万历野获编》载:“嘉靖年间,御批罪臣事,敕牓通衢以儆效尤。”印证其司法警示作用。现代学者李明滨在《古代公文制度研究》中指出,敕牓是皇权直接介入社会治理的媒介,兼具权威性与传播性。

此词今多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反映古代行政与皇权运作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敕牓”是古代中国帝王诏令文书的一种形式,其含义和用途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演变,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演变与用途

  1. 宋代新增文种
    据官方文书制度记载(),宋代在唐代敕书(如敕旨、敕牒)基础上新增“敕牓”,主要用于:

    • 诫励百官:对官员行为提出规范或警示;
    • 晓谕军民:向百姓传达重要政令或政策。
  2. 特殊场景应用
    部分文献提到“敕牓”可能用于赏赐寺院门榜(),但此说法多见于非权威资料,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考据。


三、权威性与形式


四、与相关术语的区分


“敕牓”是体现皇权权威的官方文书,核心功能为表彰与诫谕,宋代后成为固定文种。需注意其与“敕牒”“敕命”等术语的差异。若需进一步考证寺院门榜等特殊用途,建议查阅更专业的史学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壁八行纸宝刹背光备马褊乏朝直犨墙厨宰低都儿低顶踵捐糜兜顶断壁残垣法兰克王国風起雲蒸風藥弓力闺薄好马不吃回头草亨途闳巨降辂角氐济济促促经纬快阁库狄冷炮领班吏职隆邈貌离神合摹帖纳纳旁行蓬弧凄暗墙合弃家荡产七经沙崩闪错商旅山雨欲来风满楼慎察深耕沈深沈声水体说法台书室调制解调器通材达识王岁文制屼嵲狭路显令仙羽心驰魏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