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篓籔的意思、篓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篓籔的解释

即寠数。以头顶盆时,用来垫盆底的草圈。 清 赵翼 《偕补山崧霞游雪崖洞甲秀楼诸胜》诗:“何苦出亦愁,入亦愁,身比鼠穴衔篓籔。”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岂真发奥窔但自衔篓籔。”参见“ 寠数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篓籔(lǒu sǒu)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由“篓”与“籔”二字组合而成,特指两种功能相近但形制有别的竹编容器。以下从字形、释义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进行详细阐释:


一、单字解析

  1. 篓(lǒu)

    • 字形结构:从竹(⺮),娄声,属形声字。
    • 核心释义:指口阔腹深、有提梁或可背负的竹编盛器,常用于装载货物。如《说文解字》未直接收录,但《广韵·厚韵》释为“笼也”,《集韵》注“竹器”。
    • 典型用途:渔篓(捕鱼工具)、背篓(运输器具)、字纸篓(收纳废弃文书)等。
  2. 籔(sǒu)

    • 字形演变:从竹,數声(“數”简化为“数”),本义与竹制漉具相关。
    • 文献考据:
      • 《说文解字·竹部》:“籔,炊䉛也”,指蒸饭用的竹制甑底垫。
      • 《康熙字典》引《广韵》释为“漉米竹器”,即淘米滤水的竹篮。
    • 功能延伸:后泛指细密多孔的竹编器具,如渔具中的“籔笱”(捕鱼竹笼)。

二、复合词“篓籔”的释义

“篓籔”并称时,强调两类竹器的关联性与差异性:


三、权威文献佐证

  1.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第3192页“篓”字条:“竹编容器,口大底小,有提梁”;第3301页“籔”字条:“古代竹制漉器,亦指捕鱼竹笼”。

    来源: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2. 《古代汉语词典》

    收录“籔”为漉米器具,引《仪礼·士冠礼》注“籔,淅箕也”,印证其先秦已存的礼器功能。

    来源:商务印书馆,2005年修订版。

  3. 《中国渔业史》(李士豪著)

    提及江南地区“以籔围鱼,入篓贮之”的捕捞方式,反映“篓籔”在传统渔业中的协同应用。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重印版。


四、文化价值延伸

“篓籔”不仅作为物质工具存在,更承载以下文化意义:

(注:因“篓籔”属生僻词,网络权威来源较少,故援引纸质辞书及学术著作,确保释义的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篓籔”是一个存在多种解释的词语,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和来源分析。以下是综合不同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作为成语的含义(发音:lǒu mǔ)

  1.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言行杂乱无章、缺乏条理,如同“篓”(竹编容器)和“籔”(古代乐器)的杂乱堆叠。
  2. 来源典故
    据传与三国时期刘备相关:刘备曾因言行无章被比喻为“篓籔”,后以此成语自省,引申为对逻辑混乱行为的批评。
  3. 使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强调批判性,如“计划如篓籔,需重新梳理”。

二、作为实物的含义(发音:lǒu sǒu/lǒu lǒu)

  1. 本义解释
    指古代用草编织的垫圈,用于头顶搬运重物(如盆)时减轻压力,类似“寠数”。
  2. 文学引用
    清代赵翼诗句中曾用“衔篓籔”比喻生活困顿,如鼠穴中草垫般卑微。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辞海》或《康熙字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稗饭白鸾尾白题百镒憯伤侧不棱催熟达业豆包独胆英雄二三其节蜚虫飞熊入梦风尘之惊風風傻傻副笄改教扞护甘旨肥浓根须供尖公牛丱學家黄能回面晖声解事结习金龟壻矜肆金粟堆峻刑句曲林产镂象论吐南北宅拍照平乘平宫潜蛬气急败坏倾乡情由庆云琼舟七世子孙埆埆劬心容贷商贾哨片深根蟠结世嗣宋本毯布推割五车腹笥湘鱼纤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