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易的意思、三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易的解释

(1).《连山》、《归藏》、《周易》的合称。《周礼·春官·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相传《连山》、《归藏》为 夏 、 商 之《易》,书已失传。参阅 清 皮锡瑞 《经学通论·论<连山><归藏>》。

(2).三种容易之事。“三易”所指,随文而异。《韩非子·用人》:“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 沉隐侯 曰:‘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

(3).三次变换。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李氏子再生说冥间事》:“吾坐用檀越钱物,已三易毛矣。” 清 黄钧宰 《金壶七墨·木工》:“今 程氏 园三易主人矣,破栋頽垣,不可以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易"是汉语词汇中具有多重文化含义的复合概念,主要包含以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一、古代占卜典籍统称 指夏、商、周三代不同的占卜体系,《周礼·春官》记载:"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东汉经学家郑玄注称,《连山》属夏代以艮卦为首的卦序系统,《归藏》为商代以坤卦为首的占法,《周易》是周代以乾卦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三者共同构成华夏早期卜筮文化的基础框架。

二、文献传承的特殊现象 清代学者黄宗羲在《易学象数论》中提出"三易"另解:指《周易》成书过程中"圣人观象""设卦""系辞"三种创作阶段。这种观点将"易"理解为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强调其"变易""简易""不易"的哲学内核,与《周易·系辞》中"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思想形成呼应。

三、文字学角度的异体说 《说文解字》注疏领域存在"三易"异文说,认为"易"字在甲骨文、金文、篆书中有三种不同字形演变:从蜥蜴象形到日月组合,最终定型为现代汉字结构。这种文字流变反映了先民对阴阳变化认知的具象化表达,印证了《礼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的文化变迁规律。

当代《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综合古籍注疏,将"三易"定义为"中国古代三种易学经典的合称",特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文献。北京大学出土文献研究所2020年公布的战国竹简整理成果,为研究"三易"原始形态提供了新的考古学证据。

网络扩展解释

“三易”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及文献来源进行解读,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

一、古籍范畴:三部易书的合称

“三易”最早指《连山》《归藏》《周易》三部古代易书的统称:

  1. 《连山》:传说为夏代易书,以象征山的“艮卦”为首,内容反映远古对山的崇拜,如狩猎采集与自然规律的关系。
  2. 《归藏》:商代易书,以象征地的“坤卦”为首,强调万物归藏于大地的循环规律,如种子从萌芽到回归的生态过程。
  3. 《周易》:周代形成并唯一完整流传的易书,以“乾卦”为首,核心思想为阴阳变化,后成为儒家经典。

二、哲学范畴:易经的三大原则

东汉郑玄提出“三易”指《周易》的三个核心特征:

  1. 变易:宇宙万物时刻处于变化中(如昼夜交替、四季轮转),需适应动态规律。
  2. 简易:本质规律简单明了(如金箍棒本质是定海神针,却能变化万千)。
  3. 不易:根本规律永恒不变(如阴阳对立统一法则)。

三、其他语境含义

  1. 三种易事:如南朝沈约提出文章应“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或指政治中“约立、言用、令行”的治理原则。
  2. 三次变换:如苏轼文中“三易毛矣”描述事物的多次转变。

“三易”需结合具体文献判断,主流解释集中在古籍与哲学两个维度。若需进一步了解《连山》《归藏》失传内容或哲学三易的现代应用,可参考《周礼注疏》《周易正义》等典籍及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哀素巴比伦白蛇暴绝薄怯怯边旅变易弊薄殡埋采香泾川谷单然吊古断不了覩斯独行其是法炬伏击战高喻格祀公证关籥关注闺戒讧炽坏址皇带子回斡鸡雏浸想蕨类植物坎宫筐币亏制了清连钱草旅百迷信侔迹木沉产子辇乘宁晏骈比倩人捉刀萋迷入甲升空式干士流水性杨花熟料题红叶詷喝为当文齐乌麻巫彭五言金城险阸洗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