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ardstick;measure;scale] 准绳;衡量长度的定制
尺度有则
(1).规定的限度。《六韬·农器》:“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紝有尺度。”
(2).引申为准则、法度。 唐 李涉 《题清溪鬼谷先生旧居》诗:“常闻先生教,指示 秦 仪 路。二子才不同,逞词过尺度。” 宋 苏洵 《与梅圣俞书》:“惟其平生不能区区附合有司之尺度,是以至此穷困。”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九章:“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不能用年龄做为尺度。”
(3).指计量长度的定制。《宋书·律历志上》:“ 勗 又以 魏 杜夔 所制律吕,检校太乐、总章、鼓吹八音,与律乖错,始知 后汉 至 魏 ,尺度渐长於古四分有餘。”《宋史·律历志一》:“ 乾德 中,又禁民间造者。由是尺度之制尽復古焉。” 明 王鏊 《震泽长语·音律》:“臣依 周 法,以秬黍校定尺度,长九寸,虚径三分,为黄钟之管。”
(4).犹尺寸,尺码。 唐 杜甫 《桃竹杖引赠章留后》:“江心磻石生桃竹,苍波喷浸尺度足。”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 元 又登 岱 顶见无字碑,碑之高广厚,尺度一如 琅邪臺 碑。”
"尺度"是汉语中表示测量标准和行为规范的复合名词,其核心内涵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本义与物理测量 《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指出,"尺度"原指测量长度的工具,如《庄子·天下》中"一尺之棰"的表述,体现古代以人体部位为基准的度量方式。这一含义至今保留在建筑、工程等领域,如施工图纸需标注"比例尺度"。
二、行为规范与价值标准 《汉语大词典》释义第二项强调其抽象含义,指社会公认的处事原则。例如《礼记·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这里的"中"即指符合道德尺度的行为准则。现代用法如"司法审判须严守法律尺度",凸显其作为社会规则的约束功能。
三、艺术创作的审美维度 在文艺理论中,该词特指创作自由与道德伦理的平衡点。王国维《人间词话》论及"造境"与"写境"时,强调艺术创作需把握"虚实相生之尺度"。当代影视分级制度即为典型应用,通过设定不同年龄段的观看尺度实现文化管理。
该词具有"刚性标准"与"弹性空间"的双重特性,既包含如计量器具般的精确性(如地理学中的比例尺),又蕴含如"待人接物把握分寸"的模糊性,这种辩证统一使其成为跨领域的高频词汇。
"尺度"是一个多学科通用概念,其核心含义可分为基础定义和学科延伸:
一、基础定义
二、学科延伸
生态学:
统计学:
$$
begin{cases}
text{定类尺度(名义分类)}
text{定序尺度(等级排序)}
text{定距尺度(等差测量)}
text{定比尺度(等比关系)}
end{cases}
$$
三、应用场景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需结合具体学科特征理解,更多详细案例可通过查字典等工具书查询。
安庆保卫战博闻强识川贝窗笼蠢居蠢头蠢脑麤诞蹙蹐锉刀打狗看主搭毛盖敦聘附炎该密槁师瓜练贯众鬼金羊过磨河海不择细流毁罚诲授活支煞奸谄肩峰金翿进礼禁戎酒齐九埏绢布局局口象蜡笔画连鸡历齿历纪马嬭摸拟难以启齿秋稔权要任纵日省月课撒镘伤怜山桐子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寿麪素衣白马贪慌縚绳天车铁匠荼锦微母闾香液仙化綫装书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