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常指旧历十五日的晚上。《太平广记》卷八二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子牟》:“ 江陵 旧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五年》:“帝自毕谅阴,以 启圣院 太宗 降诞之地,圣容在焉,前期往拜,至望夕乃幸他寺,遂为制。”
“望夕”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基础含义
指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即“望日”的晚上。古人将每月十五称为“望日”(月圆之日),因此“望夕”特指这一天的夜晚。
历史用例
唐代文献《集异记·李子牟》记载:“江陵旧俗,孟春望夕,尚列影灯”,说明古代荆楚地区在正月十五(孟春望夕)有悬挂彩灯的习俗。宋代《续资治通鉴》中也有帝王在望夕参与祭祀活动的记载。
文学应用
现代文学中,“望夕”常被用于营造古典意境,例如“青山守望,夕阳轮回”等诗句,通过时间与自然景象的结合表达情感。但需注意,此类用法多为词语拆分后的意象组合,而非直接沿用古义。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节俗或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太平广记》等文献或相关文学解析资料。
望夕(wàng xī)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推测未来或预测未来的事物。
拆分部首和笔画望夕由“月”和“卧”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9画。
《望夕》一词最早出自《诗经·魏风·碩人之杞》。诗中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推测和祝愿。
繁体字为「望夕」。
在古代,望夕的写法稍有不同,是「朢夕」。
1. 她望夕之心太过焦虑,无法入眠。
2. 这个预测未来的方法真的能够望夕吗?
望东、望南、望西、望北、望儿、望梅、望风、望衡、望如等。
预测、猜测、揣测。
实证、验证、确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