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幕府的意思、幕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幕府的解释

(1) [office of the commanding officer]∶旧时将帅办公的地方,后也泛指衙署

(2) [shogunate]∶日本明治以前执掌全国政权的军阀

详细解释

(1).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史记·李将军列传》:“大将军使长史急责 广 之幕府对簿。”《魏书·崔休传》:“幕府多事,辞讼盈几。” 宋 王安石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诗:“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老残游记》第三回:“幕府人才济济,凡有所闻的,无不罗致於此了。”参见“ 莫府 ”。

(2).借指将帅。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奉 汉 威灵,折衝宇宙。”《周书·文帝纪上》:“ 清水公 贺拔岳 ,勋德隆重,兴亡攸寄, 欢 好乱乐祸,深相忌毒,乃与 侯莫 、 陈悦 阴图陷害。幕府以受律专征,便即讨戮。” 宋 张孝祥 《念奴娇·仲钦提刑仲冬行边》词:“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

(3).幕僚;幕宾。 唐 韩愈 《河南少尹李公墓志铭》:“ 崇文 命幕府唯公命从。” 宋 王谠 《唐语林·赏誉》:“吾闻长史 刘从事 非有通家之旧,復无举荐之力,歘自□众为贤侯幕府,必有足观者。”《文明小史》第五七回:“一班老奸巨猾的幕府,阴险狠毒的家丁,看出了他的本心,渐渐把声色货利去引诱他。”

(4). 日本 明治维新前掌握全国政权的军阀。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诸藩士各挟其藩之力,合纵以革幕府而奬王室,及幕府既倒,大势既变,知不可以藩藩角立,乃胥谋而废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幕府是东亚历史中具有双重含义的行政机构称谓,其词义在汉语语境和日本历史中呈现差异性发展。

一、汉语本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古代将帅处理公务的府署",始见于《史记·李牧列传》记载战国时期"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幕)府"。明清时期特指督抚衙门,《辞海》记载该时期幕府设有刑名、钱谷等专职幕僚,形成独特的行政辅佐体系。

二、日本历史专称 日本史学界将1192-1867年间的武家政权统称幕府,其词源虽借自汉语,但实际指代军事贵族建立的中央统治机构。典型形态包括:

  1. 镰仓幕府(1192-1333):源赖朝创设首代武士政权
  2. 室町幕府(1336-1573):足利尊氏建立京都政权
  3. 江户幕府(1603-1867):德川家康确立的封建集权体制

三、行政架构特征 日本史学会研究指出幕府政权具有"双轨制"特征,形式上保留天皇朝廷,实际通过"征夷大将军"职位掌控全国军事、司法和赋税权力。重要机构包括评定众(决策)、侍所(军事)、问注所(司法)等职能部门。

注:参考文献对应实体文献为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3.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官网、4.日本史学会编纂《日本历史大系》。

网络扩展解释

“幕府”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汉语原义和日本历史中的特殊政治体制:

一、汉语原义

  1. 本义
    指古代将帅出征时的营帐或办公场所,后扩展为军政长官的府署。例如《史记》记载李广“幕府省约文书籍事”。
    补充:唐代韩愈的墓志铭中也有“幕府”指代军政机构的用法。

  2. 引申义

    • 借指将帅或军政权力核心,如陈琳《为袁绍檄豫州》中“幕府奉汉威灵”。
    • 代指幕僚群体,即官员的参谋或文书人员。

二、日本历史中的幕府

幕府是日本12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实际中央政府,其特点为武士阶层架空天皇、掌握实权,共经历三个时期:

  1. 镰仓幕府(1192-1333)
    由源赖朝建立,首任“征夷大将军”。通过设立“守护”和“地头”控制地方,标志武士阶级正式主导政权。

  2. 室町幕府(1336-1573)
    足利尊氏创立,初期因南北朝分裂动荡,后期进入战国时代,大名割据。

  3. 江户幕府(1603-1868)
    德川家康建立,实行锁国政策,集权程度最高。经济上推动封建农业与工商业发展,但最终因西方冲击倒台。


三、核心特征

如需进一步了解幕府的政治影响或具体事件,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详细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案兵束甲罢弊白麾北固楼比利时剗期传卮丹翘电厂调文顶牛垛口尔来非訾冯驩券蜂利風逸黂烛覆荐桂车豪吞鹤伴黑地里黑籍篁阵猾伪戟户鸡栖车积衰就功惧震刻意经营乐极则忧露脚没的冥升黾勉秘戏图男室女家排抵佩紫怀黄諐度且住为佳七返九还穹鞠起讫秋捷纱罗适心娱目竦意踏浪儿沓舌天赦投归望山走倒马芜駮武林旧事记屼突箱箧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