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跴岁”。一种辞旧岁、迎新年的风俗。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跴岁》:“除夕自户庭以至大门,凡行走之处遍以芝蔴秸撒之,谓之跴岁。” 梁斌 《红旗谱》三九:“﹝ 严志和 ﹞又抱了一捆芝麻秸来,撒在地上。 江涛 问:‘爹,这是什么意思?’ 严志和 说:‘这个嘛,让脚把它们踩碎。取个踩岁的吉利儿。’”
“踩岁”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除夕夜,具有辞旧迎新的象征意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踩岁”又称“跴岁”,指在除夕子夜时,通过踩碎芝麻秸等物品迎接新年,取“碎”与“岁”的谐音,寓意辞旧岁、纳吉祥。
材料与形式
将芝麻秸秆粘上黄纸卷成的元宝,捆扎成“聚宝盆”,撒于庭院或行走之处,全家人用脚踩碎。
活动场景
常见于北方地区,孩童在收到压岁钱后参与踩岁,伴随芝麻秸碎裂的“噼啪”声,增添节日氛围。
清代文献《燕京岁时记》明确记载了“跴岁”习俗,描述除夕夜撒芝麻秸的仪式。现代文学如《红旗谱》中也有相关情节,印证了这一传统的延续性。
踩岁融合了声音、动作与象征,是中国年俗中兼具趣味性与文化内涵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朴素祈愿。
踩岁是一个中国传统的习俗,指的是在农历除夕夜12点过后,大家纷纷踩踏地面,象征着迈入新的一年。
踩岁的词语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足(走路)和攵(撞击的手)。整个词语共有12个笔画。
踩岁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人们相信踩踏地面和祈福可以驱赶恶鬼和邪灵,迎接新的一年的好运。因此,踩岁成为一种希望带来幸运的仪式。
踩岁的繁体字为「踹歲」。
在古时候,踩岁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古代文献中的记载是「踩萃」。
1. 每年除夕夜,我们全家人都聚在一起踩岁,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2. 在村庄里,人们踩岁的同时,还会高喊着吉祥的口号,希望新年能带来好运。
踩乐、岁末、踩踏、岁月
踩年、践岁
迈岁、迈进新年
案奏百草霜罢倦倍经栟闾鼻青眼紫薄晚不革不足之处拆钱愁蹙蹙抽摘川费催切翠绕珠围打髀石大伦躭阁冻饿冬醪法难氛坌赶头牌怪人后合霍亨索伦家族胡越之祸肩胛骨交易所鸡刀絶胜絶踪老眼光寥漠摩抚排戏偏驳清耀乞人七市杞天忧忍爱人黎人隐沙棱束隘束手束脚斯里兰卡碎累锁匙淘金热讨摄裼袭偷存王蔧唯识问寒问暖献果下雪写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