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裼袭的意思、裼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裼袭的解释

(1).古代礼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不裼,谓之袭。盛礼以袭为敬;非盛礼以裼为敬。《礼记·表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 郑玄 注:“不相因者,以其或以裼为敬,或以袭为敬。礼盛者,以袭为敬,执玉6*龟之属也;礼不盛者,以裼为敬,受享是也。” 孔颖达 疏:“行礼之时,礼不盛者,则露见裼衣;礼盛之时,则重袭上服。是行礼初盛则袭衣,礼不盛则裼衣,是裼袭不相因也……其行礼之时,或初袭而后裼,或初裼而后袭。所以然者,欲使人民无相褻瀆使礼相变革也。” 唐 白居易 《沿革礼乐策》:“以玉帛俎豆为数,以周旋裼袭为容。” 明 归有光 《王天下有三重》:“至於冠、婚、丧祭、燕射、士相见之礼,可得而议也,所以周旋裼袭,升降俯仰者,圣人能议之而不能为之也。”

(2).指穿着礼服。《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他看了,连忙道‘请’。 安公子 早已裼袭而来。”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裼袭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裼袭”是古代礼仪服饰制度中的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不同场合下外衣的穿着方式,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1. 裼(tì):指在非隆重场合,袒露外衣以显露出内层的裼衣(单层礼服),且不完全覆盖裘皮服饰。这种方式体现礼仪的轻松与亲和。
  2. 袭(xí):指在正式或庄重的礼仪场合,将外衣完全穿好,不显露裼衣,以示庄重与尊敬。

二、礼仪规范

三、其他含义

该词也可泛指“穿着礼服”的行为,但此用法较为少见。

补充说明

“裼袭”是古代礼制中的细节规范,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多见于研究传统服饰或礼仪的文献。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礼记》及汉代郑玄、唐代孔颖达的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二

裼袭的意思

《裼袭》(xī xí)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指衣着华丽、穿着宽松。通常用于描述古时贵族或达官显贵的服饰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裼袭》由两个汉字组成。

「裼」,部首为「衤」,总共有8画。

「袭」,部首为「衣」,总共有10画。

来源和繁体

《裼袭》最早出现在《庄子·徐无鬼篇》。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已经十分罕见。在繁体汉字中,「裼」和「袭」的写法没有改变,仍然是傳統的形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是常有的事情。根据史书记载,古人写「裼袭」时,「裼」是用「衤」下加「戠」,表示优雅华丽的衣物;「袭」则是用「衤」下加「西」,表示华丽连衣的款式。

例句

1. 他每次参加宴会时都穿着裼袭,非常引人注目。

2. 皇帝的裼袭服饰富丽堂皇,彰显了他的统治地位。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裼袭丽,裼袭不好,古代裼袭,华丽裼袭

近义词:富丽堂皇,华美, 华丽

反义词:简朴,朴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