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ggar] 乞食的人
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1).讨饭的人;乞丐。《孟子·告子上》:“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南齐书·武陵昭王曅传》:“冬月道逢乞人,脱襦与之。” 清 唐甄 《潜书·远谏》:“万乘之主,求为道路之乞人而不可得也。”
(2).求人。 唐 张籍 《赠王司马》诗:“藏得宝刀求主带,调成骏马乞人骑。” 唐 曹邺 《代班姬》诗:“常嫌鬢蝉重,乞人白玉釵。”
乞人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动词性本义
指乞讨、求取的行为。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一卷第1024页收录该义项,引《礼记·曲礼上》"乞人弗憎"为证,说明先秦已用此义。
名词性引申义
代指以乞讨为生的人(即乞丐)。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第1025页明确标注:"乞人:乞丐"。此释义亦见于《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1198页,引《孟子·告子上》"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佐证。
侧重行为描述(如"乞食于人"),常见于先秦两汉文献。
来源:王力《古代汉语》教材注释(中华书局)强调其动词属性。
名词化倾向显著,多与"乞丐"同义,但书面语色彩更浓。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1056页标注为"书面语"。
含被动处境与尊严丧失的隐喻,如《孟子》以"乞人不屑"强调人格底线。
来源: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第261页解析该句体现的儒家尊严观。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并援引经典文献用例及语言学专著解析,确保释义的学术性与文化语境准确性。
“乞人”一词在汉语中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及用法:
该词兼具名词与动词属性,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古籍中多作“乞丐”解,唐诗则常见“求人”之义,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乞讨行为的复杂态度。现代汉语中,名词用法仍偶见于文学表达,动词用法已较少使用。
参考来源:、2、4、5、7等。
拜谢北向户长火长辔远御场师吃独桌赤骥迟日从祖祖父母大利稽掸残都人士凤尾瀵泉改判歌舞剧拱肩攻克缓骛豁情监解节假日击攻进步荆楛京省钧材拘牵开淑利金龙吟虎啸鸾吹马驼子冥客磨棱刓角内意驽犬彯摇丕登啓航轻飈七子八壻软润弱室盛夏慎小事微殊号书脑孰知天高听下亡国破家万井巍张卧不安席无怪乎下寮相杂先热闲疏衅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