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王蔧的意思、王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王蔧的解释

植物名。即地肤,也称王帚、落帚。《尔雅·释草》:“葥,王蔧。” 郭璞 注:“王帚也,似藜。其树可以为埽蔧, 江 东呼之曰落帚。” 唐 卢照邻 《山林休日田家》诗:“径草疏王蔧,巗枝落帝桑。”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王蔧”是古代文献中对植物地肤的别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王蔧”指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地肤(Kochia scoparia),属于藜科。其茎枝可制扫帚,因此俗称“扫帚菜”。

  2. 植物特征

    • 形态:叶互生,呈披针形;夏季开黄绿色小花,无花瓣。
    • 用途:嫩叶和果实可食用,成熟后茎秆可作扫帚。
  3. 历史文献记载

    • 《尔雅·释草》载:“葥,王蔧”,郭璞注:“王帚也,似藜。”说明其别名“王帚”或“落帚”。
    • 唐代诗人卢照邻在《山林休日田家》中提及:“径草疏王蔧”,印证其作为常见植物的存在。
  4. 其他名称与分布
    在江东地区(今长江下游)被称为“落帚”,现代多称“地肤”或“扫帚菜”,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引文或植物学信息,可参考《尔雅》《汉语大词典》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王蔧》的意思

《王蔧》是一个中文词汇,它是指古代官员出使外国传递消息或者与外国人交流时所使用的一种信物或凭证。也可以指正式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的官员。

拆分部首和笔画

《王蔧》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王(wáng)和蔧(huì)。其中,王的拆分部首是玉字旁,蔧的拆分部首是艹字头。

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王的总笔画数是4画,蔧的总笔画数是10画。

来源和繁体

《王蔧》这个词来源于古代中国的外交实践,用于形容外交活动中的官员和信物。古时候的中国与周边国家有密切的文化交流和外交往来。

在繁体中,王蔧的写法是「王蕙」。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历史记录,古时候《王蔧》这个词的写法为「王蕙」。在这个写法中,「蕙」字的顶部由「艹」字头组成,下部是「王」字。

例句

1. 他被任命为王蔧,代表国家与外国进行外交交流。

2. 在古代,王蔧将国家的消息传递给外国的使者。

组词

1. 王侯蔧:指贵族身份的外交官员。

2. 蔧信:指外交活动中传递的信函或信物。

近义词

1. 使节:代表国家进行外交活动的高级官员。

2. 外交官:代表国家处理外交事务的官员。

反义词

1. 内务官:处理国内事物的官员,与王蔧进行区分。

2. 内政:与外交相对,指国内事务的管理和处理。

别人正在浏览...

被巾边襕笔外法不拘小节常涂捶打出居葱白粹白翠眉大笔如椽动换放冲翻眼忿滀凤子分秒必争冈陇根原工蚁姑夫晃曜会签惠斯通电桥詃惑绞带交锁解秩机灌金葩济用桊桊酷刻来哚冷澁岭腹刘棉花乱杂虑率毛线麻事邈若河山命车齧齿逆水祈寒青禁蜻蜓撼石柱热啜戎务市易司食鱼水晕天陛调鼎手筒环五戊纤珪宪宪西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