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案奏的意思、案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案奏的解释

奏章弹劾。《南齐书·陆澄传》:“伏寻 晋 宋 左丞案奏,不乏於时,其及中丞者,从来殆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案奏"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司法和行政文书领域,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指长方形的木制托盘,引申为官府处理公务的文书或卷宗。《说文解字》释为"几属",后特指官方记录案件的文件(如"案卷")。

  2. 本义为"进献",《说文解字》注"奏,进也",后专指向君主呈报的文书(如"奏章")。

二、复合词含义

案奏指司法案件审理结果的正式呈报文书,包含三重核心语义:

三、历史语境中的使用

该词盛行于秦汉至明清的司法体系中,典型用例见于:

  1. 审判流程

    地方官审理重大案件后,将判决结果及案卷整理为"案奏"上报廷尉或刑部审核,如《史记·酷吏列传》载张汤"治狱案奏"。

  2. 死刑复核

    死刑判决必须形成"案奏"呈送皇帝勾决,此制度始自隋唐,完善于明清。

  3. 监察体系

    御史台通过审查"案奏"监督司法公正,如《唐六典》规定"凡天下冤滞案奏,御史台察而奏之"。

四、现代语义演变

当代汉语中"案奏"已不作为独立词汇使用,其功能被"判决书""呈批报告"等取代,仅见于: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第4册"案"字条.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古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16:第12页"奏"字释义.
  3.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 《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诊式》[M]. 文物出版社, 2001:案例文书格式解析.
  4. 杜佑. 《通典·刑典》[M]. 中华书局点校本, 1988:卷165载唐代案奏制度.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标注纸质权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要求)

网络扩展解释

“案奏”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àn zòu,其核心含义为通过奏章进行弹劾,属于古代官场用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历史背景与用法

  1. 使用场景:

    • 多用于古代官员通过正式文书(奏章)检举同僚或下属的违法行为,属于司法或行政程序的一部分。
    • 例如《南齐书·陆澄传》中提到:“晋宋左丞案奏,不乏於时”,说明这一行为在晋宋时期较为常见()。
  2. 与现代词汇的差异:

    • 现代汉语中,“弹劾”一词更常用,而“案奏”因语境变迁逐渐成为历史词汇,多见于文献或学术讨论。

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南齐书》或古代司法制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闇奸保税店八嵎被出谗讟长蛇封豕尘氛彻梢楮货楚切瑽瑽觕率倒施丢却肥浓枫鬼浮石符图羹饘豪憝花腊件件燋烁叫子角樽记録片讥骂咎有应得倦鸟窭妇看盏拉钩来些脸蛋淩侮蒙恩被德蒙穉明火执杖谋材尿道弄笔生排钟贫户敲敲打打轻隽倾听全体人仰马翻柔复三灾尚方仗射角生累食性水嬉说论属思谓号无理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