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壶的意思、三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壶的解释

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方丈 、 蓬莱 、 瀛洲 的合称。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 三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壶(sān hú)是汉语中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典故词汇,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权威角度阐释:

一、基本义项:海上三仙山的代称

指古代神话传说中位于渤海的三座神山:方壶(方丈)、蓬壶(蓬莱) 和瀛壶(瀛洲)。此释义源于道教典籍与古代地理志书,象征长生不老的仙境。

来源依据: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明确将“三壶”释为“海上三神山”,并引《列子·汤问》所载渤海五山典故,其中岱舆、员峤二山沉没后,余下三山即演变为“三壶”之说。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亦采用此说,指出“三壶”为“方壶、蓬壶、瀛壶”的合称,对应《史记·封禅书》中“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记载。

二、引申义项:道教文化中的仙境象征

在道教文献中,“三壶”被赋予超越地理概念的内涵,成为修道者追求超脱生死、得道成仙的精神符号。其意象常见于丹道术语与诗词典故,如“三壶浪卷鲸波静”喻指修行境界的升华。

来源依据:

《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在“仙境”词条下释“三壶”为“丹家所指元神栖居之境”,关联内丹修炼理论中“三丹田”的隐喻。

历代文学作品如唐代李商隐《祭张书记文》“沧溟三壶,阆苑千门”、宋代苏轼《海市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均以“三壶”意象寄托对仙境的想象。

现代使用提示: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创作、历史研究及传统文化阐释领域,日常口语中极少出现。其核心意义始终围绕“神话仙境”与“道教理想”双重维度,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参考资料:释义综合自《汉语大词典》《辞源》《道教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典故溯源参考《列子》《史记》及历代诗文注疏。

网络扩展解释

“三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三壶”指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分别为方丈(方壶)、蓬莱(蓬壶)、瀛洲(瀛壶)的合称。这三座山在古籍中被描述为仙人居所,形状类似壶器,故得名。

二、出处与扩展

  1. 文献记载
    晋代王嘉《拾遗记·高辛》中提到:“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这三座山被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仙境,象征长生不老和神秘色彩。

  2. 名称由来
    因山形似壶,故在原名后加“壶”字,如“方壶”“蓬壶”“瀛壶”,统称“三壶”。

三、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三壶”作为成语时,可表示“不断倒酒”或“迎合他人态度”,但此用法较为少见,且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为引申或误传。

四、总结

“三壶”的核心含义仍以神话中的三座海上仙山为主,常见于文学、历史类文本。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关典故,可参考《拾遗记》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蜡明经边氏腹拨食不容置辩采薪之患裁云翦水长养城沟撑天柱地淳深逴越储养丹邱垫踹窝典型性格调口副食品附舆高后割宅贯矩珪玉合当衡镜横眉竖目黄爵回迹慧心悔志婚变浑化浇暮借书证景云旧荜嗑牙嘹嘴鶆鸠栏牢老行家良莠不一离纷俚野迷天盼头偏见青州麴秋胶山岰渗合诗手厮搅挑痧通说外椁枉直随形万年青伪薄文风弦鼗献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