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桑榆年的意思、桑榆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桑榆年的解释

指晚年,暮年。 清 方文 《述哀》诗:“所痛桑榆年,转见家荡析。无孙已闇伤,无妇又增恤。”参见“ 桑榆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桑榆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用于指代晚年或暮年的意象化表述,其核心语义源自“桑榆”的象征意义。《汉语大词典》收录“桑榆”一词,指“日落时余光照在桑树、榆树顶端”,引申为“人的晚年时期”,如《后汉书·冯异传》所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用此喻。该词由自然现象转化为年龄指代,体现了汉语以物喻时的修辞特征。

在语义构成层面,“桑榆年”属于偏正结构复合词,中心语素“年”承载时间范畴,“桑榆”作为限定成分赋予特定年龄阶段的隐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指出,这类通过自然物象指代人生阶段的词汇,承载着汉民族特有的时间认知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桑榆年”作为文学性表达,其使用语境多出现于诗词、楹联等韵文创作中,现代汉语口语中更常用“晚年”“暮年”等直接表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袁行霈在《中国文学概论》中分析,此类词语的存续展现了汉语词汇系统中书面语与口语的层次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

“桑榆年”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的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晚年或暮年,其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基本含义

“桑榆年”字面指夕阳余晖照在桑树和榆树梢上的景象,比喻人生步入老年阶段。该词最早见于《魏书·游明根传》,后逐渐成为对晚年诗意的代称,常与“桑榆暮景”“桑榆晚景”等词并用。

二、词源典故

  1. 自然景象比喻:西汉《淮南子》记载“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以日落时树梢的光影象征人生暮年。
  2. 文献出处:北朝《魏书》中游明根自称“桑榆之年,钟鸣漏尽”,表达年老力衰但仍感念皇恩的状态。

三、年龄范围的两种解读

关于具体年龄,存在两种说法:

  1. 泛指50岁以上:部分资料(如、9、10)提到因古人寿命较短,50岁以上便可称“桑榆年”,涵盖60-80岁等阶段。
  2. 特指80-90岁:另一些权威来源(如)认为专指80-90岁高龄,与“迟暮之年”近义。

四、使用语境


小知识:与“桑榆年”相关的年龄称谓还有“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90岁)”,可见古人对年龄阶段的诗意划分。若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古代年龄代称,可参考、12中的扩展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挨肩擦膀媕娿璧采草创未就察罕常恒称贷丛射戴帽饧丹陛的的圆断管残沈锋巨歌唫鬼马故垒孤山寺还镇和颜滉柱绘真假拱戒装跻跻惊魂动魄继武崫礨愧羞类固醇匳赠刘灵偻翣麻疯马溜子船蛮府鸣壁溟瀛难乎爲情凝固点儜拙配售偏政清稿秦女蛩蛩距虚呿嵯忍可赏悦善月市易务首尾相继率土大将军庶女阗然铁棓铁鹞停寝头球虓暴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