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庶女的意思、庶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庶女的解释

(1) [commoner's daughter]∶平民的女儿

(2) [daughter of a concubine]∶旧指妾所生的女儿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庶女,汉语词汇,指宗法社会中非正妻(妾、婢等)所生的女儿。这一概念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和婚姻制度,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定义

    庶女指男性家主与妾室、婢女等非正妻所生的女儿。与“嫡女”(正妻所生)相对,体现宗法制度下的血缘等级差异。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庶”的语义

    “庶”本义为“众多”,引申为“非正统”“旁支”。在宗法语境中,“庶出”即非正妻所生子女,身份低于嫡出子女。

    来源:《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2003年。


二、社会地位与文化内涵

  1. 宗法制度下的身份限制

    庶女在继承权、婚配选择及家族地位上均受限。例如,嫡女优先婚配贵族,庶女常为妾室或嫁入低阶门第。

    来源: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

  2. 文学形象的映射

    古典文学中,庶女常作为身份困境的象征。如《红楼梦》中探春(贾政庶女)虽才华出众,仍因出身受制于礼教桎梏。

    来源:冯其庸《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三、现代语义的延伸

当代语境中,“庶女”一词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分析,偶在通俗文化中借喻“非主流身份”,但已脱离宗法色彩。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四、学术研究参考

  1. 宗法制度研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指出,嫡庶制是周代宗法核心,确立“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继承原则。

    来源:王国维《观堂集林》,中华书局,1959年。

  2. 女性史视角

    高世瑜《唐代妇女》分析唐代庶女通过科举、婚姻提升社会地位的现象,反映制度与现实的张力。

    来源:高世瑜《唐代妇女》,三秦出版社,1988年。


权威文献来源说明

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并援引瞿同祖、王国维等学者的经典研究,确保考据严谨性。历史制度分析部分参考中国古代法律史及社会史著作,文学例证取自经典文本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庶女”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宗法制度下的身份定义

指古代一妻多妾制度中,由妾室、侧室或偏房所生的女儿。在封建嫡庶制度下,正妻所生为“嫡女”,享有更高的家族地位;而庶女作为旁支,社会地位和继承权均受限。例如家族爵位继承以嫡子优先,无嫡子时庶子才有资格继承,但女子无论嫡庶均无继承权。

二、其他引申含义

  1. 平民之女:部分文献中,“庶”可代指平民阶层,因此“庶女”也指普通百姓家的女儿。
  2. 文学创作形象:现代网络文学中,“庶女”常作为逆袭类小说的主角设定,例如穿越成不受宠的庶女后通过智慧改变命运的情节。

补充背景

嫡庶制度在唐宋以前尤为严格,元明清时期逐渐弱化,甚至出现“平妻”现象。嫡庶差异体现在礼仪、家族资源分配等方面,如嫡女婚嫁通常更受重视。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宗法制度或文学作品中的具体案例,可参考相关历史文献或网络小说原著。

别人正在浏览...

僾尼百侣颁付拔赵旗槟榔兵强马壮冰心一片不堪造就谄顔陈黩骋观答白大刀头耳聪目明凡汞方诊放置槁干高閈跟马挂麪馆粲贯朽粟红刽子国债禾穟鬟花江潭瀸汙笺檄荐椎悸动警心锦纶戢身菌圥狼跱类次礼传六铢钱麪汤纳喊旁生霸屏扞平水坡陀敲骨吸髓七女池群伦桑寄生失行石甗霜籼述附水鸡天夺之魄未牙涡盘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