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末 罗隐 、 罗虬 、 罗邺 皆以诗名,时号三 罗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罗虬 辞藻富赡,与宗人 隐 、 鄴 齐名。 咸通 乾符 中,时号三 罗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罗邺》:“ 鄴 尤长律诗,时宗人 隐 、 虬 俱以声格著称,遂齐名,号三 罗 。”
“三罗”一词有两种主要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一、成语含义
指人才出众、能力非凡,常用于形容团队或个人的卓越表现。
二、历史人物合称
指唐末三位罗姓诗人:罗隐、罗虬、罗邺,三人以诗闻名,并称“三罗”。
其他延伸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三罗”曾是广东历史地名(今云浮市辖区),但此用法现已罕见。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文学领域多指三位诗人,日常表达则侧重成语的赞美功能。
《三罗》是一个汉字,它的意思是指三层蓬松的修剪成一排的树叶。这个词通常用于形容树木的繁茂和绿色的景象。
拆分《三罗》这个字,它的部首是「糸」,笔画数为「8」。
《三罗》是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的,它的形状和意义在历史上有所变化。在古代,它可以指代长满树叶的森林或草地。
《三罗》的繁体字是「三羅」。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三罗」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具体形态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文献、碑刻或古代字典而有所变化。
1. 满山的枫叶在秋天形成了一片金色的三罗,远远看去美不胜收。
2. 春天来了,山脚下的桃树长出了一片粉色的三罗,暖意盎然。
1. 罗列:一种整齐地排列或陈列物品的行为或方式。
2. 罗网:一种用细绳或细线编织的捕鸟或困兽的器具。
3. 罗盘:一种测量方位角度或指南针的仪器。
仿佛、繁茂、郁郁葱葱
光秃、凋敝、荒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