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彰奖赏。 宋 范仲淹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况天下似此近上老臣甚少,不难旌奬。”《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里中将此事联名具呈,恳求旌奬。”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文臣射虎》:“ 汉 大臣官员有能射者,亦许与及,上特赐花翎以旌奬之。”
“旌奬”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ng jiǎng,其核心含义为表彰奖赏,常用于对个人或集体的善行、功绩进行公开褒扬和奖励。以下是详细解释:
现代汉语中,“旌奬”一词使用较少,多被“表彰”“嘉奖”替代,但在历史文献或仿古语境中仍可见到。其核心精神(公开褒扬善行)延续至今,如政府或机构颁发的荣誉奖项。
旌奬 = 旌(公开表彰) + 奬(奖励),强调通过表彰形式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多见于古代文献。
旌奖是一个汉字词语,由“旌”和“奖”两个字组成。
“旌”的部首是日字旁,由“日”字和“丷”构成,总共五个笔画;“奖”的部首是大字旁,由“大”字和“⺍”构成,总共八个笔画。
“旌奖”一词来源于古代礼仪文化。古人在宴会或庆典上,常用彩旗彩帜来标示节日或表彰有功之人。其中,“旌”意为彩旗,表示标识符号;“奖”意为表彰奖励。因此,“旌奖”合起来就表示通过旗帜来表彰和奖赏。
在繁体字中,“旌奖”分别写作「旌獎」。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旌奖”的字形有所不同。如《康熙字典》中记载的古文写法为「旍」和「將」。
1. 他因为在教学中做出卓越贡献,获得了学校颁发的旌奖。
2. 这位运动员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国家体育总局的旌奖。
旌旗、旌德、授旌、旌表、颁旌
表彰、奖励、褒奖
责罚、惩罚、批评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