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疥疮,一种刺痒的皮肤病。《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郑玄 注:“苛,疥也。” 唐 刘禹锡 《鉴药》:“予受药以饵,过信而骽能轻,痺能和,涉旬而苛痒絶焉,抑搔罢焉。”
(2).用以比喻疾苦。
“苛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疥疮,一种伴随刺痒症状的皮肤病。该词最早见于《礼记·内则》:“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郑玄注:“苛,疥也。”。唐代刘禹锡在《鉴药》中亦用此义:“涉旬而苛痒絶焉,抑搔罢焉。”。
引申为疾苦,常用于比喻社会或精神层面的痛苦。例如古籍中将苛政比作“苛痒”,强调其对人造成的持续性困扰。
“苛”本义为小草(《说文解字》),后衍生出“繁杂”“严酷”等含义。在“苛痒”中,“苛”特指疥疮,与“痒”组合后强化了病症带来的不适感。
提示:该词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中。如需具体文献例证,可参考《礼记》《鉴药》等典籍。
苛痒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形容皮肤或身体发痒、难受的感觉。
苛的拆分部首是艹,笔画数为4;痒的拆分部首是疒,笔画数为10。
“苛痒”是由两个汉字组合而成的词语,不仅是一种身体感觉的描述,也是躁动不安、烦躁的心情的表达。人们常常用“苛痒”形容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或烦闷的感觉。
在繁体字中,苛痒的写法仍然保持为「苛痒」。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苛的写法有时会采用「我+而」的形式,而痒的写法会使用「疒+羊」。
1. 夏天来了,蚊虫叮咬,使我感到十分苛痒。
2. 这种药膏可以缓解皮肤的苛痒感。
组词:痒痒、痕痒、痒痛、苛痛、痒癢不已
近义词:痒、发痒、痒疼
反义词:舒适、舒服、惬意
百无一堪八诀标类臕满肸蠁称借出治撮拥大弓等夷之心订单杜家村耳参漏樊槻幡舞飞檐風掃格局鼓唇咋舌果只珩磨航运豪爽郝钟黑裘合头囫囵寄恨惊濑记说柯斧狼胡捞拢联防卤菜卖富差贫毛毛捏告軿轩擗初头铅锡勤职榷税三尺僮馺馺设科打诨身丁税绳履师兵识涂马受气包四檐胎蚌檀杏条枝听其自流土地庙枉己正人完熟县役